2017秋《走向海洋》学生分享节选
林仕敏:从一开始选这门课的时候,我不明白这门课要干什么,完全是为了那一个学分。而当我上完第一节课的时候我就明白了开设这门课的意义。那时候我跟那百分之八十的大学生一样,对海洋国土一无所知,也不知道原来还有很多海洋生物面临着生存的威胁。而汕头是一个沿海城市,海洋保护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也懂得了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所应应负起的责任。
谢雪梅:仍记得课程两天一夜的露营活动,开始的时候我们很拘谨,随着团队建设的进行,大家慢慢融入这个走向海洋大家庭。我们一起划艇,一起考察红树林,一起在海边捡海洋垃圾,一起为我们的海洋出一份力……这一切的一切永远会是我美好的回忆,激励着我。
余蔚昶:我们第一次的宣教是在潮州阳光实验学校,一个中学。此次宣教是以讲堂的形式进行的,而我,非常荣幸地成为了上台向同学们介绍红树林保护的知识的那一个成员。这一次经历使我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因为这是我第一次面对上百个人进行演讲,这极大地挑战了我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
黄宝仪:可以说,每一次宣讲都是不同的体验,都有不同的感触。会付出时间精力,也会收获不一样的反馈。对于我来说,或是上台做讲师,或是在台下拍照采访,都能够通过自己的视角体会到公益宣讲的乐趣。每一次当我一边像个学生一样在台下听着海洋生物专题,红树林专题,海洋国土专题;一边找着角度拍照,有时候还会逮住几个学生出去教室外面采访,都会觉得自己不止上了一堂课;因为能够透过许多的视角去感受一堂课,就相当于同时上了好多堂课。每次采访下来,我都会问采访的对象(一般是主任或者老师)一个问题,“您觉得我们的活动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得到的首先都是对我们活动的肯定和赞许
陈霜:在这个课程期间,我们会一起听孙老师和李老师的课,学习有关海洋的知识;我们一起度过了好玩又刺激的拓展之旅,划皮划艇近距离观察了红树林;我们一起讨论宣教的相关事宜,发现问题又解决问题;我们一起和许许多多有着天真笑脸的孩子分享海洋知识,度过一个又一个美好的下午...
谢铭恩:在见到活泼的学生那一刻,所有的担忧和焦虑都烟消云散。学生们对我们“走向海洋”充满好奇,在课堂上他们跟着我和小伙伴的脚步,一点一点地了解了红树林、汕头本地濒危物种、鲨鱼和鱼翅贸易;在课堂间隙,他们还提出了自己对海洋生物的认识以及对保护海洋的看法。在游戏环节,学生们的热情简直让我们惊讶:问题的答案仿佛溜进了他们的脑子里。看到学生们对我们的宣讲内容记忆深刻,对保护海洋热情腾飞,我不禁为自己身为一名“走向海洋”的蓝精灵感到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