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分享


您的位置:首页 > 学生分享

0

加入日期:2016-12-22 16:44:49      访问人数:

热门点击数

2016年秋季学期“关爱智障儿童”学生分享(二)


 《关爱智障儿童》总结报告

在我总结自己在这次公益课程中的收获之前,我亦想分享一下我自身与公益的故事。    

很多年以前,在我还没有能力成为一个施予者的时候,我就已经作为接受馈赠的一方与公益发生了联系。那时我还在珠三角边缘的一个水乡小镇里念小学,也没机会见识外面的风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丑小鸭。犹记得那年暑假,一帮浑身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大学生来到我们学校支教。除了一部分的常规课程之外,他们更是开设了很多如社交礼仪课、剪纸课等别开生面的课程以及很多有趣的游戏,也会为了最后的文艺晚会和我们一起紧张地排练节目。一个暑假下来,他们带给我们的是一段非常欢乐的时光,还有很多外界的信息。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很多人对大学生支教严词以待,认为这样的公益形式早已渐趋功利化。于我而言,也许他们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少知识上的成长,但的确在一个幼小的孩童心里播下了种子,满足了我所有一切对于未来的美好想象。

我至今感谢他们。因此,我也始终相信,只要是真诚的付出,总能带来一点点的改变,总能给有需要的群体带来一丝温暖和慰藉。

但做公益的过程又不仅仅只是一味地付出。在服务的同时,也许我们得到的会更多。一是学习能力的提高,这也是“服务——学习”理念的精髓所在。参与公益课程让我们学习到了如何设计方案,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如何在实践过程中察言观色、事事体贴,如何紧急应变。如此种种,不胜枚举。更重要的是,我们所得到的精神回报足以让我们的心灵变得富足。

一年前,我成为了关爱麻风康复村的一名义工,每次都要牺牲掉周末的时间,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去探访老人。渐渐地我似乎对我曾以为自己无比热衷的公益产生了疲惫厌倦之心。这时候我就不得不承认,自己其实还是很自私的。直到有一次,我又来到村子里面,打算去探访一位阿姨,还没走到门口,便看见那位阿姨在屋里,坐在轮椅上,远远地向我招手,满脸笑容,亲切地用潮汕话喊了一句:“阿妹!你来了!”那一刻,心一软一颤,仿佛就要掉下泪来。我也终于找到了坚持下去的理由,自私又利己的理由。因为,很幸福。

又想起了与蓝琳的相处。也许她并不是那么善于表达,但每次当她与我分享她的气球、她的贴,羞涩腼腆的笑容质朴又可爱,种种亲昵的小举动让我的内心涌动着喜悦之情。课程结束之后,不免又想到很现实的问题,我们现在所关注的,不过是这个群体的冰山一角。也许在很多地区的福利院和残障中心,仍然是只有一个阴冷晦暗的屋子,一两个的护工,一大群神情冷漠、缺乏关怀的孩子。

我们的力量很微薄,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自身,去影响社会上的更多人关注这些弱势群体,给他们带去陪伴和欢乐,带去温暖和慰藉。让他们,和我们,都成为更好的人。

钟嘉惠.jpg

——2015级文学院  钟嘉惠

上一篇:2016年秋季学期“关爱智障儿童”学生分享(一)
下一篇:2017年秋季学期“关爱智障儿童”课程学生分享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