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分享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师分享

0

加入日期:2017-01-16 11:27:57      访问人数:

热门点击数

2016-2017秋《曙光义教服务学习课》教师分享


一年时光眨眼飞逝,又到了迎接新一年的时刻。回想起这一年的种种,参加“曙光义教”这个决定绝对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件事。

早在未曾接触过之前就一直听闻“公益课”的大名,也时不时会在校内见到各门公益课的宣传,当时只关注“公益”二字,联想到的也是类似于“做慈善”,直到报名了“公益课”培训班,才真正理解到“公益课”的实质,其实是“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它与“做慈善”终究所有不同,不仅仅是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也要促进服务者的进步。也就是说,公益课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身也有一定收获,这个收获不一定是实质的、可见的,但却值得被永久珍藏。

现将这一学期的义教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义教学生(服务者)

作为“曙光义教”东方公园组的指导老师,我非常感谢我们组14位同学的支持和配合。从他们来说,由“学生身份” 向“老师身份” 转变,并非那么容易,尤其面对的是比他们年纪还小的孩子,稚气未脱的他们有时也很难摆出严师的面孔,但欣慰的是,他们总有足够的耐心和包容来解决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例如,遇到性格内向的义教对象,自身性格也不活泼的学生会迅速调整自己,一遍又一遍地锲而不舍地打开话匣子,尽可能引起义教学生的兴趣,从而建立起沟通,渐渐从陌生到熟悉,从第一次见面的生疏到最后一次离别的不舍,期间也不过是短短九次义教的时间;面对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小学生,文静温柔的学生不厌其烦地安抚,用自己的耐心和友善来教导义教对象,让对方慢慢地接受并听话……在上述这些过程当中,我能很明显地发觉到,学生在与义教对象的交流当中逐渐培养起了一份责任心、使命感,在面对难题时,他们会参考理论课上学习到的知识,加上自己的经验,在实践中摸索出自己的解决之道。在问题迎刃而解后,他们内心的满足便是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二、义教对象(被服务者)

东方公园组的义教对象大约18位(期间有增减),年龄不一,从小学到初高中都有,管理起来并非易事。在蓝天义工的协调下,我们将其分成了两个班,小学生在一个课室,初高中生在一个课室,实行前者一对多、后者一对一的义教模式。由于场地限制,第一次的“破冰行动”是分开进行的,义教学生精心设计了几个小游戏来回活跃气氛,小学生组毕竟小,很快就热闹地玩了起来,初高中组相对而言显得比较拘谨,要靠义教学生鼓励带动才慢慢参与到游戏中来。当时我观察到一个义教对象,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对于游戏似乎不太感兴趣,等到选义教老师的时候,我有些担心他会无动于衷,没想到他积极地举手了,选中之前一直在热情怂恿他加入游戏的义教学生,后来他们也一直相处得很好。 “坚冰”似的义教对象在义教学生的“热情”中逐渐敞开心扉,以礼相待,对他自己又何尝不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改变?小学组的情况则较容易变得混乱,因为年纪小的孩子总是很难乖乖地坐下学习,只要有人起哄,必有追随者,这其中就有一个比较调皮的小男孩,成绩中等却不爱学习,总喜欢撩拨鄙别人一起玩闹。后来义教学生想了个办法,让他和同校的另一个成绩好爱学习的小男孩坐在一起学习,慢慢地他意识到了和同学之间的差距,玩闹就收敛了很多,而且有了竞争意识和求知欲,看到同学懂的知识,他也会努力去学……我不知道我们的义教能对这些孩子带来多大的进步,但是能看到他们的一点点小改变,足以说明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第一次的公益课指导,便能遇到这样一群可爱的学生,实乃我的幸运。鉴于第一次参加这个项目,理论授课或是实践指导方面,自我感觉还是有些需要提升的空间,我会尽力克服不足,认真吸取经验,带好下一学期的“曙光义教”。

——姚津津

 

本学期,本人有幸担任汕头大学《曙光义教服务学习课》的任课老师,和姚津津老师一起带领义教2班组的同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义教服务,不仅学生,作为老师的我也收获巨大,感触良多。

《曙光义教服务学习课》是汕头大学校团委推出多年的服务汕头社区的一项公益活动。汕大学子报名加入后,每周日需要到固定的义教点,辅导中小学生的学业。这些受教对象都是蓝天义工固定支持的贫困家庭的孩子,大多数由于家庭关系,学业不佳或对学习失去兴趣,急需指导和帮助。

该公益课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在理论课方面,我讲授了“团队素质拓展训练”、 “教学课程设计与教案编排”、“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及安全意识的培养”、“教案设计与分享”和“课程总结与分享”几个部分。第一次讲授理论课,我不敢怠慢,认真查找资料,认真备课,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请教了多位老师,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团队拓展训练上,我们班的学生制作出了如下作品,令人欣喜。

在实践部分,我会指导学生们如何更好的开展义教,如何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方法和技巧,如何与受教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如何维持义教现场秩序等方面。我们班上的学生们从一开始的羞涩寡言,到后来与受教学生们其乐融融,相处愉快,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我,都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和体验。

除了义教,我还带领学生们组织了“放飞梦想”系列活动,受教孩子们对于这样的活动很认可。他们写出了自己的梦想,折叠成纸飞机,把“梦想”放飞!

经过一学期的义教授课和实践,我对曙光助学行动和公益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在帮助孩子们的同时,我和学生们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和快乐。这种精神上的充实比任何物质的收获更深入人心,更印象深刻。谢谢学校,谢谢校团委!希望以后还能继续参与这样的公益行动!

 

——许筱箐

 

上一篇:2016-2017秋《助蕾行动——关怀农村女生成长》教师分享
下一篇:2016-2017秋《公益营销》教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