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课是《公益营销》第三次开课。《公益营销》旨在通过搭建营销平台为学生掌握营销技巧,提高学生市场意识创造条件。《公益营销》在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同企业的合作,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推动课程的实施。本人认为在发挥社会资源的过程中,校外专家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引入校外专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入校外专家能够发挥其行业优势,弥补校内教师的不足。以往公益课程的实施主要依托校内教师,一些校内教室缺乏相关行业实践经验,这导致其所传授的知识与经验同现实情况存在脱扣现象。通过引入校外专家,能够发挥他们在行业方面的知识与经验,这能够弥补校内教师的不足,提高课程的质量。另外,引入校外专家还能够丰富课程的社会资源。校外专家一般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通过引入校外专家,能够将其社会资源引入到公益课程之中,巩固课程的资源基础,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实践平台。
为进一步发挥校外专家的优势,提高公益课程教育质量,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校外专家的功能。
第一,重视校外专家的选拔。校外专家应该同公益服务的相关领域相关的行业专家,其应该具备相关行业的知识水平或者工作经验。这些经验与资质条件,能够让校外专家能够依托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对参与服务的学生进行专业指导,进而提高学生的公益服务能力。
第二,引入校外专家教育资源。在以往的课程中,公益课程主要依托校内的老师实施,校内的教师虽然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以及知识水平。但是,校内教师由于长期处于校内,对社会的服务的内容与需求的了解程度比较低。为了使课程更好结合社会需求,课程应积极引入校外专家。公益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学生进行授课,提升学生的服务技能,增强学生的服务能力。
第三,加强校外专家激励。良好的激励制度能够提高校外专业参与积极性。公益课程在邀请校外专家进行指导的同时,可以在学校规定下,采取一定的建立。激励包括物质激励与精神建立。在物质激励方面,课程可以给予校外专家一定的指导费用。在精神激励方面,课程可以考取了在征得教务部门的同意下,为校外专家颁发“校外指导老师”、“课程顾问”等相关的头衔,对校外专家进行激励。
第四,加强与校外专家沟通协调。课程教师应该积极加强与校外专家的沟通与协调。课程教师可以就课程内容设置、实施办法以及课程评估等方面内容,同校外专家进行沟通协调,征求校外专家的意见与意见。这能够充分发挥校外专家的知识与经验,推动课程的优化,从而为学校创造一个有利的课程体系。
——罗列
每上一次公益课就能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在带领学生学习的同时,自己也学到很多。从蜂蜜到茶叶的转变,从20人的小课堂到现在40人的大课堂,从雷岭镇到凤湖村,每一次都是一个新的体验。
本次公益课程的服务地点为潮州市凤凰镇凤湖村,不同于之前的雷岭镇,凤湖村有山有水,学生们在充分了解售卖产品生长环境后更加自信的营销自己的产品。总结了以往问卷调查中出现的问题,这次我要求大家在课堂上互换角色,不是以售卖者的身份去营销而是以一个顾客的身份去购买产品。让学生自己模拟一下营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的去了解顾客的心理。在设计问卷时,避免以往班级问题前后关联太大、重复出现相同问题、选项有局限等问题。同时,在设计好问卷以后让大家先小范围内试做,首先先自己去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改善问题。问卷的成功设计,不仅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消费者心理,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的去了解自己即将售卖的产品。
虽然我的任务不是问卷这一块,但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也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而问卷设计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版块。寓教于乐,重要的还是整个过程。
——刘佳
在今年夏季学期课程中,在多位老师的通力协作下,汕头大学公益营销课程顺利完成了夏季学期的相关课程,我在本次课程中担任三次实践课的带队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学习,获益匪浅。
本次课程经过精心安排,通过理论与多种形式的实践相结合的授课形式,使同学们对公益营销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在三次实践活动中,同学们的参与活动热情度较高,各位同学能够发挥所长,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使课程获得了预期的效果。由于参与户外活动天气较为炎热,各位同学能够克服困难,发扬吃苦耐劳精神,认真做好调研与公益服务工作。
通过本次实践指导,加深了对公益服务精神的认识。公益服务的涉及面广,需要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基础,并且深入服务对象,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实地考察好相关的设备设施。在做好前期相关准备工作中,要制定好公益服务的备选方案。除了相关活动的实践指导外,在实践过程中更要向学生灌输公益服务的精神理念,使得公益服务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公益课程的开展之中。公益服务永远在路上,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与探索,才能做好公益课程的服务于指导工作!
——张昕
Copyrightseo © 2015 gykc.st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大学公益课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