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课程——潮汕地区弱势人群社会支持与健康教育服务
个人感想
公益课程,让我自然而然地想到服务学习这样一个理念。2010年1月,我有幸作为一名工作人员参加了第二届高校服务学习模式研讨会,从各高校的汇报探讨过程中,我对服务学习这个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所以,自学校发出开设公益课程的通知后,我报名参加了公益课程——潮汕地区弱势人群社会支持与健康教育服务的助理教师,也有幸地获得了与很多优秀的老师一起学习、讨论的机会。
此次公益课程,由于学生时间上的原因,导致出现了课程开展上的困难。以学生为本,为更好地开展课程,老师们经过讨论,磨合后,最终把时间、课程等确定了下来。7月5日正式开始上课,至7月28日学生分享会的结束,这门课程总算接近尾声了。
我作为一名助理教师,与同学们一起参与了此门课程。在这过程中,前面的理论课程我参与得比较少,与学生的互动也比较少。直到课程下乡时,负责两个组,他们开始策划时,才接触得比较多。在带队的过程中,发现两个组在自主性这一方面的差异是比较明显的。其中一个组在做策划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开始,十几个人的团队,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做,缺乏团队合作,缺乏leader。后来我找了组长,跟他说了一些他的职责,我也与该小组约时间进行讨论,告诉他们该如何进行策划,需要哪些步骤,及与他们分析他们存在的问题。很高兴地是,后面的活动中这个小组在处理问题时,也能够较好地与团队成员沟通协调,很好地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公益课程,就是要让课程学习与社区服务结合起来,通过计划性的服务活动与结构化的反思过程,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促进服务者的知识、技能的不断获得和进一步丰富提高,使其在关注社会和关注他人的过程中,成长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并有能力服务社会的人。所以,我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性地学习,注重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对身边的问题进行研究。在通过课程来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服务社区,并与社区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并且通过公益课程,提高其公民道德及社会责任感。
综合课程开展的情况,学生们都能够认真地较好地完成课程,应用课堂所学知识,开展计划,并将计划在下乡时实施。但是,课程开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学生开始大多数抱着获得学分的态度选择此门课程;课程理论学习上不太积极,出现迟到旷课、上课睡觉情况;在下乡实践环节过程中,未能很好地应用所学课程来处理问题;部分学生自主性不强,不知道方向在哪;另外,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性不够;组长或老师未能很好考虑学生性格、爱好等差异进行引导、设计;众多学生将服务学习和社会实践混淆一起,未能很好地理解服务学习的理念等等。
针对此次课程出现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 更好地做好宣传工作
为更好地开展课程,在以后的课程开设前,可对此门课程的重要理念进行宣传,让同学们对此门课程有更多的了解。强调服务学习的理念,强调服务与学习同等重要。
二、更为合理地开设理论课程
在开设理论课程时,将公益课程中“服务学习”的理念放在前面介绍,更有利于学生对公益服务的认识。为更好地使学生处理突发事件,可增加素质拓展等方面的内容,加深对这一知识层面的了解,提高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教师在课程中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有效引导学生通过团队的合作,体验如何在现实环境中,在处理不同类型问题的情况下,与团队成员沟通协调,互相支持启发思考,借此在增进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过程中对组织活动、建立团队,以及对社会问题和社会需要有更深切的体会。并且,能正面地建立更清晰的个人目标,提升处事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增强对社会和国家的归属感。所以,为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可在下乡前让学生自行去调研、协调,老师只是在他们要影响活动的进展情况下适当地给予引导,以便他们下乡时更好地开展服务,在这过程中更快地学习成长。
学生处 陈醒通
2010-8-22
Copyrightseo © 2015 gykc.st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大学公益课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