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概况
(一)开课背景
智力障碍指智力显著低于正常人的平均水平,同时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行为障碍,智力障碍儿童的智力损害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认识水平、言语功能和运动技巧等方面的缺陷,而不仅限于个别能力方面。据悉我国0-14岁智障儿童患病率约为1.07%,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关爱智障儿童成为不可推卸的责任。公益课程是高校进行“立德树人”的有效载体,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校园文化生活的丰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等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关爱智障儿童》公益课程自2014年3月始开展,如今已开课八学期,共带领158位学生到教学实践基地——揭阳市榕城区智障儿童康复训练部关爱智障儿童,在培养学生奉献意识和自我成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课程实施
1.时间: 2016年9-11月
2.地点:揭阳市榕城区智障儿童康复训练部
3.内容
理论:“服务——学习”模式与关爱智障儿童服务项目简介;智障儿童心理特点,注意、记忆、肢体协调性概述及训练技巧;智障儿童沟通、辅导训练及实践服务要点。
实践:四天的实践分别对智障儿童的自我意识、沟通与人际交往、注意与记忆力、肢体协调性等进行关爱与训练。
(三)课程成效
1.选课学生:本次课程共有20名学生参与,通过“服务—学习”模式实现了服务社会与自我成长的双赢,不但对公益有了更深层的理解,而且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以升华,对智障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投注了更多的关怀。
2.服务对象:本次课程共有21名智障儿童参与实践,通过与课程师生进行的一对一配对完成在自我意识、沟通与人际交往、注意与记忆力、肢体协调性等方面的提升。
3.服务对象家长:课程指导老师从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创设良好家庭氛围、科学适度的教育方法等方面为智障儿童的家长如何在家庭中进行亲子教育提供指导。
4.康复中心老师:随着课程日趋成熟的开展,学生与儿童由最初的2:1配对到现在的1:1配对,让更多的智障儿童能参与到我们的课程中,为康复中心学校的老师提供了与智障儿童相处的新范式。
二、课程剪影
大小朋友静静地在感统训练室一角完成并展示绘画作品。
最后一天的活动,大小朋友在镜头前留下了难忘瞬间。
课程指导老师对孩子家长进行访谈及家庭教育指导。
三、师生感言
修这门课程对我来说很值得,认识了这么多可爱又个性十足的小朋友,还有大朋友。每次上实践课虽然多少会累,但小朋友的笑容,还有即兴小曲,就是我最棒的前行动力。
——陈燕萍
在参加这门公益课之前,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接触到这个群体。短短的四次接触,自己给予了耐心,小朋友也让我懂得了陪伴的重要性。自己以前是不喜欢小孩的,觉得很麻烦,但通过这次经历,自己对小孩的印象有所改观。无论发育程度如何,小朋友都是天真、单纯的,我们应该多给予力所能及的关心与陪伴。
——张文洁
通过这次关爱智障儿童的公益课,我接触到这样一个新的群体,感觉孩子们是被上帝多咬了几口的苹果,相比于正常人,只是缺少认识世界的能力,但是在他们身上,快乐变得更加简单和单纯,并且将永远保持着赤子般善良和天真,自由地活在自己的星球上。或许并不是他们不理解我们的世界,而是我们错过了他们的秘密天地。由衷希望他们开开心心的,平安地躲过我们的烦扰和悲哀,笑得灿烂如花。
——杨晓丽
很高兴能参加这门公益课,与智障小朋友玩耍的时候,我深刻体会到了他们的特别,但当他们开心地笑时,我又忘记了这些特别。虽然他们有所缺陷,但是他们的笑容却格外真诚。
——梁堡钦
今天走的时候,悦悦跟我挥了挥手,不知道她以后能不能记得我。其实,就像老师说的,不奢望他们能记得我们,记得我们的陪伴,开心就好!
——任文杰
他们看起来和普通人没有多大差别,或乖巧文静,或活泼可爱;从陌生到熟悉,从开始的躲闪到后来的对我笑、点点头,都使人高兴,觉得他们只是停留在了最美好的年纪。
——陈晓倩
这次公益课给我的感觉就像一次心灵的旅程,第一次去的时候满怀忐忑、期待,小朋友几乎不跟我交流,注意力总是被别人带的玩具吸引,心里难免失落;第二次去的时候已时隔两周,他已经开始开口说“姐姐”“谢谢”,虽然不是我的功劳,但是很高兴成为他的进步的见证者;后来,我尝试慢慢开始了解他的内心,知道他喜欢气球,喜欢写“1”,喜欢被表扬,他也慢慢开始信任和依赖我。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见面,但是我会一直记得这段经历,记得多加关爱像他一样的小朋友。
——张娴
我感觉关爱智障儿童这门公益课与其他类型的公益课有很大的不同。虽然服务的群体有点不一样,但是相处下来,他们其实比正常的小朋友更具有闪光点。今天最后一次王博有点难过,我也变得有点小忧郁啦。希望下次有机会再见,他们也变得越来越好~
——钱丽华
在有限的四次活动里,和小朋友相处的过程很短暂,但却是宝贵的经历,我一直不擅长与小朋友相处,这可能是我和小朋友相处时间最长的一次了。小朋友虽然在某些方面与其他人有所差距,但他非常乖巧听话,很尊重我。四次活动下来,他从最开始的冷漠到最后一次对我的信任与依赖,甚至见到我就主动与我牵手,让我觉得很温馨,这让我感受到志愿者能够带给别人快乐的成就感觉。
——黄晓华
今天上午是最后一天参加这门课的公益实践,然而还是有点小遗憾。梓超今天的状态好像不太好,一直想要找妈妈,让我有一点手足无措,而且不能在最后一天给小朋友带去开心的体验真的挺遗憾的。希望下学期的大朋友好好努力,给小朋友们带去更多的欢乐~
——赖少华
课程开始时,还是有点紧张的,特别是第一次到现场跟小朋友接触,挺怕她(他)会排斥自己。但是,我还是很幸运的,带了李雪,她是很乖的孩子,就是喜欢“巡山” ——到处逛,根本停不下来。就这样,我跟着“大王”“巡山”到今天,腿脚都利索了不少。在最后一次亲子活动上我发现,把一切当成浮云一心只想到处溜达的李雪,其实是个很黏家长,很看重亲情,很需要安全感的孩子。我发现自己更加舍不得这个软绵绵的小女孩了。遇见她, 其实是我的一种幸运,因为我从她身上重拾了许多宝贵的柔软情感。谢谢你,李雪。期待我们的再见面。
——朱静芬
我接触的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有一点轻度的自闭症。她喜欢涂鸦和吹气球,当她吹气球遇到困难时会求助我,喜欢把吹好的气球送给其他小朋友。刚和她接触时,她基本不理我,可是到最后一次活动时她会主动和我玩,拉着我一起转圈圈,而且笑得很开心,这一瞬间让我特别感动。希望大家多关爱这些有智力障碍的小朋友。
——童宇
第一次见依依,就觉得她是个活泼的女孩子。第二次她拉着我陪她玩荡秋千。第三次她竖起拇指对我说“你真棒!”第四次抱她的时候,她亲了我一下。关爱的真正意义在于陪伴,爱真的能改变一个人。
——陈景乐
从第一次的不熟悉到最后一次的难舍难分,与智障儿童的几次相处是短暂,但又非常神奇的。他们的内心十分美好,也渴望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了解感知这个世界。而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机会和平台,走进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感谢公益课为我们提供的机会,学到了很多,谢谢。
——李彦周
我从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做一些公益活动,希望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其他人,但帮助残障儿童却一直是我最想做的事。我一直觉得生活过得怎么样都是自己的事,只要是手脚健全,不管过得再辛苦都有收获幸福的可能,但是对于那些残障的孩子却不一样,他们没有选择,甚至也可能根本不懂选择,他们没有了别人的帮助,很可能就没法正常的生活下去,总感觉这就是命运的不公。第一次公益课的时候,其实我很害怕,即使帮助残障儿童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我依旧很害怕,害怕会碰到我完全没法预料到也完全无法处理的问题,但我更害怕的事我会没有勇气接近他们,但是到那里后,看到他们灿烂的笑脸的时候,我的心终于安定了下来。笑着的他们真的就像人们说的像是折翼的天使一样,很美好很干净。但是这也没法完全可以我的恐惧,因为再接下来我接触别的孩子的时候,我还是害怕。因为我知道我们带的孩子都是程度比较好的孩子。有一次上厕所的时候,碰到没有参与我们活动的小朋友跟我们打招呼,前面一个同学没注意就直接走过了,但是小朋友还是和后面的我说姐姐好,他的发声很模糊,但确实是这个意思,我楞了一下,然后小心翼翼的回答了一声,弟弟好,你该去吃午饭了。我记得我回答的很小声甚至声音有些发抖,因为那个孩子是一个唐宝宝,当我走过他身边的时候他斜着眼看着我,我知道他不带恶意,而是他看人的时候都是这个样子,那时我很小心,尽量不接近他,因为我心里在切切实实地担心他会不会突然攻击我,所以当他对我问好时我楞住了。今天活动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出来了,我也只感小心翼翼的偷偷的看他们几眼,我害怕他们看到我们打量的目光伤害到他们,之后给他们发糖的时候,其实我也担心紧张,但是我还是做了,也进一步地接触了他们一下。很多同学都知道我这学期修公益课,都问我修什么公益课,当我说到关爱智障儿童的时候他们都觉得很好笑,都觉得我跟这件事很不搭,人本来就傻还干这种事,但是我从来都不解释,我就是这么一个人,甚至是对一个罪大恶极的人像杀人犯这种,我也是既害怕又同情,我不觉得这个世界上有绝对的善与恶,就算是害怕我想做的事情我也一定要努力去做,尝试去做到最好。大多时候其实我都是一个很理智的人,但是却总是容易同情别人,甚至有些时候自己都觉的自己没什么立场同情别人,可是就是忍受不了这种事情。
——童佳玲
上了这门公益课,我重新定义了“智障”这个词。一开始前我总是以为智障儿童都是那行不会说话,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人,但后来才发现,智障儿童跟普通儿童没有多大的区别。一样能快乐地玩耍,一样的开心。智障儿童也很可爱。现在很反感人用智障来骂人!因为这是对智障儿童的不尊敬。跟他们相处的几个星期,十分的开心。希望他们能快乐的成长吧。
——徐学谊
对于智障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我是陌生的,经过这次的接触,我对于这个群体又有新的认识。这是一个被边缘化的群体,不可否认的是,这个群体给社会和不同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不幸。但是这个群体存在于社会,那么我们没有权利剥夺他们生存的机会。我们需要做的是,关爱和理解他们,并在我们以后的生活中,注重这些,加强意识,减少这个群体的数量。这个问题最终解决方案是,医疗技术和人民认识的水平提高,这样才能根本解决智障儿童的问题。我常常在想,如果再过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当他们的父母变老的时候,无法再提供生活保障的时候,这些不幸的孩子又该怎么办?这个是被忽视和不幸的群体,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援和在社会有能力的人关爱。由诚哥一句话结束感想:有能力帮助别人是一种福气!这次公益课程让我感到我是一个有福气的人!
——罗永汉
Copyrightseo © 2015 gykc.st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大学公益课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