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风采


您的位置:首页 > 课程风采

0

加入日期:2017-01-16 08:55:14      访问人数:

热门点击数

2016年秋季学期《助蕾行动——关怀农村女生成长》课程风采


 一、     课程概况

本课程将公益服务聚焦于潮汕地区农村女学生的全面成长,在了解、认识她们的生存状况,以及成长中面临的困惑、需求的基础上,学习运用专业知识,设计及开展服务活动,助力她们健康成长;在这过程中,自身收获对社会及所服务人群的认知,增强服务的动力和能力。

 “助蕾行动”第二年开课,课程结构和内容设置与去年基本一致。听取了同学反馈后,考虑到课时有限,服务准备时间非常紧张,在理论课的分配上删去了社会研究方法的系统讲解,只保留调研会用到的访谈法观察法讲解。

课堂内容主要包括:

1.   服务学习理念与公益课程介绍:介绍服务学习的理念与模式、公益课程的目的与形式,以及本课程的目标、人群、服务地点、主题。

2.   农村女生的生存状况与需求分析:介绍有关农村女童、留守儿童、农村青少女生存状况的研究,其特点、现象表现以及表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3.   社会性别与女生成长:介绍社会性别概念及分析方法,分析社会性别对女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影响。

4.   介绍有关的社会研究方法:访谈法、观察法;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5.   如何撰写服务方案:服务青少女群体可采用的工作方法(个案、小组、家庭);具体的工具、活动形式。

 

课程设立了目标:促进女生全面、健康成长,使服务对象体验被关怀、被尊重、被鼓励,

使她们了解新知识和方法树立理想,为未来全面发展打基础。

在目标基础上设计了三大主题

1.   悦纳自己,增强自信:希望女生们能正确认识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的性别,从而增强自信。通过把社会性别、性别偏见和自我认识等理论知识贯穿到游戏、活动中,让女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启发思考,建立积极向上的自我认知。

2.   提升自我保护的能力:主要集中在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普及,预防性骚扰、预防性侵的识别和应对,针对低领儿童还加入防拐卖的内容引导。

3.   开拓视野,放飞理想:希望帮助处于农村的女生开阔眼界,展示世界各行业各领域女性实现自我的面貌,打破职业或学业上传统的性别刻板,认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性格,敢于树立理想。

 

我们要求同学们结合调研发现,围绕主题设计切合对象特点的活动环节。今年与去年有所不同的是,三个服务地点的服务对象年龄层次都不同,分别是初中生、小学生、幼儿园学生,在服务设计和服务效果上各组都有不同的感受。

 

二、     课程产出

本门课程共32名学生参与,分为5个小组,产出5份服务总结、32份个人感想。

在服务设计中摸索出了一些比较成功、贴合主题的环节。

如“悦纳自己、增强自信”中的撕标签、自画像、家庭成员中的我;如“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情景模拟、“好的身体接触vs不好的身体接触”。

又如“开拓视野、放飞理想”的画出梦想、手工制作我的理想。等等。

 

三、     受益人群及数量

本门课程共服务107人,具体如下:

服务地所在区及街道

服务点名称

受益人群及数量

服务地简介

汕头市龙湖区鸥汀街道

渔洲中学

初中生40

渔洲中学位于龙湖区新津河畔,占地面积50亩。在校学生近1779人,其中高中生902人,初中生877人,该学校200910月被评为“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汕头市濠江区东湖社区

东湖学校

小学生27

东湖学校学生均为东湖社区居民,分为小学与初中两部分。其中小学部人数较少,每个年级均为一个班,约有女学生200名;初中部学生人数与小学相近。

澄海区盐鸿镇上社村

上社村幼儿园

学龄前儿童40

上社村幼儿园属村办幼儿园,约有学生300名,学生多为上社村居民,对于幼儿性别教育认识不足。大班及学前班学生基本可以用普通话交流,但基本用潮汕话沟通。该幼儿园是在上社村小学旧址基础上改建而成,室内室外空间大,教具较为完备。

 

四、     服务成效

对所在村性别意识的触动

通过调研,接触到服务点部分村民、女生、居委会负责人、学校相关领导老师,通过对课程的解说,通过访谈抛出问题并对话,而传播我们的理念、主题,触发他们对这一议题的思考,引起他们对女生这一群体的关注,和对自己子女青春期到来的重视。

 

使服务对象对自己和性别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在游戏中使她们思考,帮助她们梳理心里对于男女之别的困惑并加以引导,让她们明白身为女生并不应该成为自卑的理由,也不应该束缚自己的所有尝试。

 

使服务对象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场景模拟,让她们有所识别和警惕,通过朗朗上口的四字诀,让她们朗朗上口地喊出“呼、撕、抓、踢”,深刻记在脑中,用大声来强化勇敢。

 

使服务对象开阔了眼界,种下一颗种子

她们内心的想法平时没有表达的途径,或被周围人、家长忽视,在这次课程中,她们可以看到大学生的面貌、听哥哥姐姐讲大学的生活,了解职业的千万种,女性的发展可能性,通过正向的示范,让她们有所向往,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

 

五、课程剪影

1.jpg

小太阳小组在进行调研访谈

2.jpg

小女孩自画像找优点

3.jpg

暖宝宝小组成员表演情景剧,教授女生如何防范暴露狂

4.jpg

画出自己的心里话

六、     师生感言

带领这门公益课,让我看到一些学生从疑惑,游离,单纯为拿到学分,到逐步投入,用心,各方面得到成长,进步的过程,很是欣慰。做好公益课教师并不容易,要用心,投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探索完善。总是在路上,总会有收获和惊喜。

                                        ——方炼

我觉得我们妇女中心的公益课已形成一个具有倡导性别平等导向、相对成熟的模式——以悦纳自己、认识自己的性别存在(在现阶段以防拐卖、防止性侵为主)、放飞理想的三个板块。而且我们搜集了来自不同系统(妇联的、教育系统的、民间团体的)大量参考资料(如游戏、有关幼儿、青少年性知识的教材),不仅给同学们设计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参照,更重要的是,摸索出有我们自己特点活动模式(比如“小太阳”和东湖学校的两个组就很棒),希望今后能继续摸索形成相对成熟的模式加以推广(我在南师这边也推荐)。

                                         ——金一虹

由我和吴媚妙完成的“悦纳自己 增强自信”的环节让我感触颇深。其中最困难的部分是向她们解释标签的含义,并且引导她们对不同标签有客观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措辞非常重要,因为孩子们对一些词的理解比较局限。比如,看到“爱哭”、“敏感”这两个标签的时候,孩子们都觉得这是不好的词,并且全部看向她们班最敏感爱哭的同学,这个同学不喜欢听别人这么讲她,就哭了。这个状况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外。我只能随机应变,和她们解释这两个词并不是她们想象中的贬义词,像“爱哭可能是因为生理原因,泪腺比较发达”、“敏感也不完全是坏事,敏感的人可能比别人更容易有艺术灵感等等”。这个意外事件让我知道,在课程中总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应该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并且在课程过程中要非常注重表达的方式和措辞,考虑到孩子们的接受程度等等。令我感到又成就感的是,最后孩子们都能够转变对一些标签的偏见,拥抱自己的特点,客观地看待自己身上的标签。

                                            ——15新闻学袁漪琳

在服务过程中,我不想让学生们觉得我们是关怀与被关怀的关系,更乐于创造一种平等的关系。在和学生的相处中,我会主动的说出自己的困扰和真实的表现自己的心情。学生会觉得我们是可以互助的,她们会为了开解我而说出自己的里的小秘密,接着我开始反过来一点一点的了解她们。

                                          ——15生物技术周晓思

 

 

上一篇: 2016年秋季学期《关爱智障儿童》课程风采
下一篇: 2016年秋季学期《水上救援》课程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