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类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曙光助学服务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课程
【学 时】48
【学 分】1
【课程实施时间】2010年7月(项目1,暑期集中开展)、2010年10月——12月(项目2,每周周末开展)
【课程实践项目地点】汕头
【课程需要的学生数量及类型】60人(项目1)、90人(项目2)
【课程需要的任课教师数量和类型】任课教师和助课教师各三名共六名(项目1)、任课教师和助课教师各四名共八名(项目2)
【课程性质】
公益类课程是旨在通过学生参与公益事业,提高学生素质的素质教育性质的课程。该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关怀社会、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是学生通过公益类实践活动实现与学术课程相结合,最终达到实现汕头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是汕头大学独特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举措之一。
【课程内容】
本课程分为理论知识讲授和素质拓展训练、公益实践、反思评价和分享三个阶段实施,公益实践环节通过团队教学或一对一辅导的教学模式,辅以音乐、舞蹈、英语、手工、科普等“第二课堂”活动,以提升被服务者的学业成绩和全面素质为目标,面向汕头市贫困家庭子女开展长期义务助教活动。本课程运用“服务学习”模式,透过计划性的服务活动与结构化的反思过程,在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服务者需求的同时,深化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运用。
【教学目标】
本课程将重点完成以下的培养目标:
1. 通过义务的助教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实现总培养目标中的第1条)
2. 通过辅导受助学生以及与他们的沟通过程培养学生包容、负责、关爱的价值观;(实现总培养目标中的第3、6条)
3. 通过让学生自己参与项目的策划和实施,获得基本的公益项目策划和执行的知识和能力;(实现总培养目标中的第8条)
4. 通过课堂讲授及学生自己进行课程设计,具备基本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技巧;(实现总培养目标中的第8条)
5. 通过团队素质拓展训练、实践服务方案以及与团队内外的人进行的沟通合作,提升学生的领导力、沟通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及团队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实现总培养目标中的第8条)
6. 通过引导学生在设计服务方案及在实践服务方案过程中进行的结构化反思,培养开放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总培养目标中的第9条)
【教学要求】
采用课堂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安排】
序号 | 课程内容 | 学时 | 备注(教学形式) |
1 | “服务-学习”模式与曙光助学工程简介 | 2 | 课堂讲授 |
2 | 教学课程设计与教案编排 | 2 | 课堂讲授 |
3 | 教学方法与技巧 | 2 | 课堂讲授 |
4 | 教学策划、汇报与点评 | 4 | 小组讨论、教师指导 |
5 | 团队素质拓展训练 | 2 | 互动交流、小组讨论 |
6 | 公益实践 | 32 | 社区实践 |
7 | 总结分享与课程评估 | 4 | 互动交流、展示 |
合 计 | 48 |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章 “服务-学习”模式与曙光助学工程简介
①介绍“服务-学习”模式
②基于“服务-学习”模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③曙光助学工程的背景、宗旨、目标和要求
第二章 教学课程设计与教案编排
①什么是课程设计
②如何撰写教案及编排教学内容(结合案例分析)
第三章 教学方法及技巧
①课堂时间和气氛把握
②与青少年的沟通和互动技巧
③团队教学和一对一辅导的授课技巧
第四章 教学策划、汇报与点评
①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
②汇报教学策划
③教师点评,改进教学策划
第五章 团队素质拓展训练
①曙光优秀义工分享助学服务遇到的问题及积累的经验
②素质拓展训练
第六章 公益实践
①助学服务活动的纪律及要求
②团队或个人根据方案进行助学服务
第七章 总结分享与课程评估
①撰写项目报告,进行课程汇报
②团队及个人经验分享
③多方进行课程评估
【课程执行】
项目1:
1、2010年5月:向服务地发合作信函,确定服务合作地并进行实地考察,撰写考察报告;
2、2010年6月:全校宣传,报名;
3、2010年7月:
①培训(12学时)
②实地服务(32学时,共四天):
组成3个学生义务助教团队,每组20人,到潮汕地区的3个小学开展义务助教服务。
③总结评估(4学时)
项目2
1、2010年5月:向服务地发合作信函,确定服务合作地并进行实地考察,撰写考察报告;
2、2010年8月:全校宣传,报名;
3、2010年10月——12月:
①培训(12学时)
②实地服务(32学时,根据受助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每周末2——4学时):
为潮汕地区小学的90名贫困学生开展一对一的义务助教服务。
③总结评估(4学时)
【评估方法】
1、成绩评定总则:任课老师的评分占50%,合作服务单位的评分占30%,学生自评占20%。
其中:任课教师的成绩评定包含:课程研习20% + 实践过程50% + 课程总结30%;
合作服务单位对学生的评估包含:服务态度与意识40% + 实践过程的表现60%。
2、各阶段成绩评定内容
课堂表现 = 考勤 + 学习态度 + 方案设计
服务实践 = 方案执行情况 + 积极性 + 协作精神、领导才能、沟通能力 + 服务效果
总结 = 实践调研报告 + 反思报告
【参考书目】
(美)迪克 著,(美)Lou Carey 编,汪琼 译,教学系统化设计(第五版 翻译版)(Walter Dick, Lou Carey and James O. Carey, 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 5th Edition),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具体服务合作单位】
项目1:
汕头市百合园社区(20人)
澄海外砂华侨中学(20人)
潮州潮安县凤塘英凤小学(20人)
项目2:
红桥(30人)、金陇(30人)、安居(30人)
【课程实践中师生需要注意的事项】
1.应集体行动,避免独自外出,如有紧急事项独自外出应向该事项的负责人报告。
2. 行动中,所有师生应保持良好队风、个人作风及形象。
3. 主办单位不反对参加者向受助学生给予帮助,但注意对方是否愿意接收。
4.本活动为公益服务性质,因此任何队员不得接受受助学生或者家属的任何赠与。
5.课程设计要尽量符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受助学生的接受程度。
6.以完成受助学生的基本学业辅导为前提,尽量不要给他们添加额外的学习负担。
7.注意加强与受助学生的沟通,尽量不要用物质作为对受助学生的奖励。
8.受助学生多为贫困家庭子女,尽量避免在他们面前玩弄电子产品,如手机、MP3、掌上电脑等(课程需要除外)。
Copyrightseo © 2015 gykc.st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大学公益课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