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风采


您的位置:首页 > 课程风采

0

加入日期:2015-06-03 13:29:59      访问人数:

热门点击数

公益类课程大纲——潮汕“妇女与社会”创意研习服务


公益类课程大纲

——潮汕“妇女与社会”创意研习服务

【课程名称】公益类课程:潮汕“妇女与社会”创意研习服务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课程

【学 时】48

【学 分】1

【课程实施时间】2010年5-8月

【课程实践项目地点】潮汕地区有需要的社区

【课程需要的学生数量及类型】70人,全校学生(本科学生)

【课程需要的任课教师数量和类型】任课老师2名,助课老师8名

【课程负责人】 陈瑜 冯媛

课程性质

公益类课程旨在通过学生参与公益事业,提高学生素质的素质教育性质的课程。该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关怀社会、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是学生通过公益类实践活动实现与学术课程相结合,最终达到实现汕头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是汕头大学独特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举措之一。

课程内容

妇女发展基本理念学习,行动研究概念及方案设计,实地服务,实践成效总结

【具体服务合作单位】:潮汕地区10个有需要的社区。其中潮汕地区女村官领导的村庄;学生小组自行选择的社区和村庄各5个。

教学目标为达到公益课程总目标,本课程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提升学生对性别议题的敏感性;

2,锻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专业技能,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促进性别平等;

3.通过服务,促进妇女增权及潮汕地区社会协调发展和文化进步;

4. 通过不同学科师生的组合,拓展见识,通过团队合作有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
5.培养学生领导和组织能力;
6.培养综合采用多种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

采用学生主导、课堂讲授、小组辅导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注重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时间安排】及【教学内容和计划要点】:

序号

课程内容学时备注(教学形式)
1社会性别和妇女发展基本理念2课堂:讲授和互动
2公益创意——设计思维和创新行动理念与案例介绍2课堂:讲授和互动
3先期集体准备/完善项目设计4课堂+小组辅导+实地走访+文献研究
4项目设计汇报及点评2课堂
5行动研究报告撰写1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6服务注意事项1课堂:讲授和互动
7实地公益实践32社区实践
8实践成效总结4课堂:展示和讨论
合 计48

【课程执行】(具体实施方案按实际情况而定)

模式一:妇女研究中心组织学生到潮汕地区女村官领导的有需要的社区和村庄开展服务;(35-40名学生)

模式二:学生小组提交团队服务计划,经评审修订后自行选择汕头市及汕头周边有需要的社区和村庄开展服务。(38名学生,已经完成报名)

1) 报名

模式一:报名时间:2010年5月17-23日教务处向学生公布课程大纲,组织35-40名学生选课。

  • 学生选学时需向cws@stu.edu.cn递交一页的个人创意服务设想,选课后组成5队(每队7-8人),形成团队的创意服务计划。计划须注重:1) 发挥跨学院学科专业合作; 4) 具创意和高可行性;

2) 具社会性别视角的计划设计; 5) 含实证研究原素;

3) 倡导奉献文化 6)高效运用项目资助金

模式二: 报名提交团队服务计划时间: 2010年4月1-25日 (已完成,5个团队共38名学生参加)

  • 报名程序:从网站下载申请资料全套, 申请书提交:2010年4月30日或之前通过电子邮件递交
  • 甄选优先考虑: 1) 发挥跨学院学科专业合作; 4) 具创意和高可行性;

2) 具社会性别视角的计划设计; 5) 含实证研究原素;

3) 倡导奉献文化 6)高效运用项目资助金

招募方法 通过公益课程的推广宣传、其他有关性别和妇女的课程、汕大BBS等途径,传菪畔ⅰr

2) 准备实施/完善服务计划 (4学时,时间:2010年5-6月,可与培训交叉进行) 学生对潮汕地区目标社区基本情况进行进一步的需求辨识,增强创意服务的可行性和成效

3)培训(8学时,时间:2010年6月,考试结束后,实地服务开始之前一周)。具体内容包括:

(1) 社会性别和妇女发展基本概念介绍(2学时)

(2) 公益创意——设计思维和创新行动理念与案例介绍 (2学时)

(3) 项目设计汇报及点评 (2学时)

(4) 行动研究报告撰写 (1学时)

(5) 服务注意事项(1学时)

4) 实地服务学习 (32学时)(具体时间结合学校安排和社区的需求)

组成10个团队(每队7名左右同学),深入潮汕地区有需要的社区,如将参加全国妇联女两委女干部培训项目的女村官所在社区,实践创意服务计划。

5)实践成效总结 (4学时)。

为提高社会影响,可将学生研究报告向有关媒体投稿,并考虑制作出版潮汕村两委女干部大学堂故事集或影像作品。

6)评估

总则:

(1)教师评分:占50%。

(2)合作服务单位/服务对象的评分:占30%

(3)学生总结自评: 20%

各环节成绩评估细则:

(1) 任课和助课教师根据学生在课程各个环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其中,课堂和准备阶段的表现占30% 、实地服务实践占40%、课程总结与分享占30%;

(2) 课堂和准备阶段的表现评估内容包括:考勤、学习表现和方案设计;

(3) 实地服务实践阶段的评估内容包括:方案执行情况、服务中体现的态度和专业能力、领导才能、以及团队内部和与服务单位的协作、沟通能力、服务效果

(4) 课程总结与分享的评估内容包括: 小组服务报告、个人反思小结,与组员和其他同学们分享心得、征求反馈的表现。

(注:上面评定内容可根据课程的具体项目进行调整,但成绩评定比例一般情况下不改变。)

【参考书目】

1,伊琳吉特、米拉考尔莎等著,社会性别窗口小组 翻译,《社区的迷思——参与式发展中的社会性别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三章 评估如何在PRA操作过程中运用GAD理论(摩拉格·汉波,(MoragHumble)

2,《公益慈善项目管理实用指南》,汕头大学妇女研究中心编印

【课程实践中师生需要注意的事项】

原则:

1.学生为本,学生为主,老师作为协助者而不是主导者

2.具有文化敏感性和社会性别敏感性,尊重和发掘所服务的群体主动性,以及社区关键相关群体的积极性

3. 服务学习效果的可持续性

细则:

1.行动中,所有师生应保持良好队风、个人作风及形象。

2.行动主要活动地区为贫困农村、山区,队员必须严格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绝对不允许擅自行动。有事情要经过队长的同意后方可请假,下乡时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结伴而行!如与队伍失去联络,可联络队长和带队老师。所有队员都须签字于“妇女与社会创意研习服务免责声明”方可参加活动。

3.队员不要在水库或池塘中游泳或进行其它有危险性的活动。

4.如果发生任何意外,如交通问题,请保持镇静,听从有关人员及部门处理。

5.队员进行访问、服务时,应提前了解并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和禁忌(服饰、饮食、习惯、宗教信仰等),避免出现令对方难堪或者方案的局面。

6. 不得接受服务对象的任何赠与。

8.如在下乡途中出现感冒、发烧、上吐下泻、烫伤、割伤、中暑、抽筋等症状或情况时,使用备用药品解决。如果上述情况严重或发生重大意外事故(如骨折),马上向带队老师寻求帮助。

上一篇:“潮汕弱势人群社会支持及健康教育服务”课程大纲
下一篇:公益类课程大纲(萤火虫爱心行动社区服务)201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