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风采


您的位置:首页 > 课程风采

0

加入日期:2015-06-03 13:29:59      访问人数:

热门点击数

“潮汕弱势人群社会支持及健康教育服务”课程大纲


公益课程大纲

——“潮汕弱势人群社会支持及健康教育服务”

【课程名称】 “潮汕弱势人群社会支持及健康教育服务”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课程

【学 时】48

【学 分】1

【课程实施时间】2010年7月

【课程实践项目地点】潮汕地区

【课程需要的学生数量及类型】150人,全校学生(本科学生)(医学生20人)

【课程需要的任课教师数量和类型】任课老师2名,助课老师8名

课程性质

公益类课程旨在通过学生参与公益事业,提高学生素质的素质教育性质的课程。该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关怀社会、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是学生通过公益类实践活动实现与学术课程相结合,最终达到实现汕头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是汕头大学独特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举措之一。

【课程内容】

  1. 关爱农村脑瘫儿童
  2. 脑瘫儿童家长培训与关怀
  3. 农村健康卫生知识宣传
  4. 农村健康卫生普查
  5. 农村卫生清洁状况调研与改善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对应总目标
1.关爱农村脑瘫儿童1.养成关爱弱势群体,无私奉献的精神。养成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策划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采用多种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才能。培养领导和组织能力。
4.通过不同学科的师生组合,拓展见识,有效地运用所学专业与技能进行服务实践。培养综合采用多种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脑瘫儿童家长培训与关怀1.养成关爱弱势群体,无私奉献的精神。养成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策划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采用多种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才能。培养领导和组织能力。
4.通过不同学科的师生组合,拓展见识,有效地运用所学专业与技能进行服务实践。培养综合采用多种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农村健康卫生知识宣传1.养成关爱弱势群体,无私奉献的精神。养成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策划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采用多种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才能。培养领导和组织能力。
4.让学生了解基层农村卫生状况,并通过所学知识服务社区,改善社区群众的卫生习惯和健康观念。养成公共环境意识和环保的行为习惯。
5.通过不同学科的师生组合,拓展见识,有效地运用所学专业与技能进行服务实践。培养综合采用多种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农村健康卫生普查1.养成关爱弱势群体,无私奉献的精神。养成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策划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采用多种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才能。培养领导和组织能力。
4.让学生了解基层农村卫生状况,并通过所学知识服务社区,改善社区群众的卫生习惯和健康观念。养成公共环境意识和环保的行为习惯。
5.通过不同学科的师生组合,拓展见识,有效地运用所学专业与技能进行服务实践。培养综合采用多种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农村卫生清洁状况调研与改善1.养成关爱弱势群体,无私奉献的精神。养成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策划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综合采用多种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才能。培养领导和组织能力。
4.让学生了解基层农村卫生状况,并通过所学知识服务社区,改善社区群众的卫生习惯和健康观念。养成公共环境意识和环保的行为习惯。
5.通过不同学科的师生组合,拓展见识,有效地运用所学专业与技能进行服务实践。培养综合采用多种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

采用课堂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安排】

序号课程内容学时备注(教学形式)
1医疗扶贫行动介绍、公益知识介绍、服务学习模式介绍2课堂讲授
2项目设计与报告撰写2课堂讲授
3项目设计汇报及点评2课堂讲授
4方案修改及导修2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5下乡服务注意事项及访谈技巧2课堂讲授
6公益实践32社区实践
7总结汇报6课堂讲授
合 计48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章 医疗扶贫行动介绍、公益知识介绍

①医疗扶贫行动的理念及12年成果

②简单的公益常识介绍、服务学习模式介绍

第二章 项目设计与报告撰写

①服务社区的介绍

②公益项目设计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③项目报告的撰写要求、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三章 项目设计汇报及点评

①各小组进行项目设计的汇报

②汇报点评

第四章 小组讨论及导修

①各小组进行项目设计修改和导修

第五章 下乡服务注意事项及访谈技巧

①下乡服务要求和注意事项

②下乡访谈技巧

第六章 公益实践

①各小组根据服务方案进行社区服务

②服务中进行反思,完善服务方案,提高服务质量

第七章 总结评估

①各小组撰写项目报告,进行项目汇报

②学生进行服务反思,提交课程反思报告


【课程执行】

1、2010年6月:宣传,选课。

2、2010年7月:

①培训(10学时)

②实地服务(32学时,共四天):

150名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组15人。

每个社区3-4个小组(约50名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工作。

服务社区:桂岭脑瘫儿童康复中心、揭西县五金富镇、惠来县神泉镇

③总结评估(6学时)

【评估方法】

1、 成绩评定总则:任课老师的评分占50%,合作服务单位的评分占30%,学生互评占20%。

其中:任课教师的成绩评定内容及所占比例:课程研习20% 、实践过程50% 、课程总结30%。

2、各阶段成绩评定内容

·课程研习的评估内容包括:课堂表现、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

·实践过程的评估内容包括:思想意识与品质、组织协调能力与团队意识、社会沟通能力、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与安全意识

·课程总结与分享的评估内容包括:调研报告、反思报告

3、合作服务单位的评定内容包括:学生服务的满意度、服务的成效及必要性。

【参考书目】

(英)路易莎·戈斯林,(英)迈克尔·爱德华兹 著,发展工作手册:规划、督导、评估和影响分析实用指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社区伙伴】

桂岭脑瘫儿童康复中心、揭西县五金富镇、惠来县神泉镇

【课程实践中师生需要注意的事项】

1.行动中,所有师生应保持良好队风、个人作风及形象。

2.行动主要活动地区为贫困农村、山区,队员必须严格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绝对不允许擅自行动。有事情要经过队长的同意后方可请假,下乡时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结伴而行!如与队伍失去联络,可联络队长和带队老师。所有队员都必须签字于“医疗扶贫公益教育免责声明”方可参加活动。

3.队员不要在水库或池塘中游泳或进行其它有危险性的活动。

4.如果发生任何意外,如交通问题,请保持镇静,听从有关人员及部门处理。

5.队员在基层或病人家中进行访问、服务时,应尊重当地民间的风俗习惯(服饰、饮食、习惯、宗教信仰等),注意要避免提出会令对方尴尬或者不愉快的敏感问题。

6.主办单位不反对参加者向病人和贫困家庭给予帮助,但注意对方是否愿意接收。

7.本项行动为公益服务性质,因此任何队员不得接受病人或者家属的任何赠与。

8.如在下乡途中出现感冒、发烧、上吐下泻、烫伤、割伤、中暑、抽筋等症状或情况时,使用备用药品解决。如果上述情况严重或发生重大意外事故(如骨折),马上向带队老师寻求帮助。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公益类课程大纲——潮汕“妇女与社会”创意研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