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至15日,汕头大学修远书院“守望乡村,传递梦想”暑期关爱行动公益课程团队在汕头市潮南区红场镇苏林村开展公益实践服务。团队共包括义教组、社调组、文娱组、科技组、新闻组、后勤组等师生37人,以红场中学为大本营为红场镇苏林村以及周边地区开展为期5天的公益活动。
该课程旨在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青春力量,以培养学生较强的沟通能力、团队能力、领导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奉献及合作精神为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关爱社会,深入农村开展“服务学习”活动,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以及7月7日至8日的理论学习基础上,团队成员通过前期考察了解服务地的需求,针对性地制定服务计划并不断反思改进,在实践服务中发挥自己所长。
针对苏林村空心化现象严重,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义教组的同学组织团队成员为当地75名中小学生开展以第二课堂内容为主的教学活动,为课程内容丰富,主要分四类课程。第一类为科技类课程,如生活与化学、趣味物理、一些有趣的科技等;第二类为兴趣类课程如“心灵手巧”手工课、声乐巡游和舞蹈课等;第三类为身心健康类课程如体育课、世界杯知识普及、安全知识教育和如何远离网瘾等;第四类为政策宣讲类课程如国家资助政策和助学贷款政策介绍等。
社调组的同学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等方式,积极挖掘村中的产业经济情况及农业种植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其中,组员对村委、校长、农业办工作人员等进行了重点访谈,对苏林村共65户村民进行入户访谈。通过深入基层和村舍的调研,社调组获得了与主题相关方面的大量详实的信息,为后续的工作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团队成员积极通过走访和召开宣讲会等方式宣传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让学生资助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新闻组的同学全程拍摄记录各组别的工作实况,通过微信推文,新闻稿等多种方式扩大活动影响力,提高红场镇的关注度。目前已发表推文7篇,新闻稿1篇。
因红场镇地处偏远,当地村民较少接触科技等相关知识。为此,科技组的同学通过走访的方式开展安全用电等科学知识的普及,并驻扎在中学为村民修理破旧损坏电器,5天内共收到破旧损坏电器共16件,修好电器13件,受到村民们的好评。
后勤组的同学则主要负责活动过程中同学们的基本生活安排和活动物资管理等,为活动提供后勤保障,有需要时协助其他组别开展活动,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7月14日晚,在村委和中学的大力支持下,文娱组的同学组织团队成员和当地中小学生在红场中学礼堂举行了“汕大修远书院—潮南区红场镇是“守望乡村,传递梦想”联欢晚会,为苏林村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演出。晚会场面热烈,吸引了一百来名观众前来观看,为宁静的乡村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活力。据林校长后来总结说道,当晚不仅是红场镇的村民,隔壁乡镇的父老乡亲也赶来观看了本场晚会。
结合红场镇为革命老区的特点,7月15日下午,林茂发校长带领团队成员瞻仰大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并讲解当地历史和现状,引导团队成员充分认识与深刻理解当代中国奔赴美好新时代过程中的伟大成就与拼搏精神,激励同学们铭记历史,树立民族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月15日,在当地教学楼举行了本次活动的总结分享会,除本次活动的团队成员外,村委李松溪书记和中学林茂发校长应邀参加了本次分享会。林校长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表示时隔8年之后非常荣幸再次迎来高校团体下乡服务,并期待今后公益课程可以继续在当地开展服务。李书记则表示同学们可以多参加这样的公益实践活动,开阔视野,为国家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此次公益活动秉承汕大公益课程“服务-学习”的理念,团队成员定期总结、积极反思,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来自2016计算机专业的程晓聪同学表示,很庆幸自己参加了本次活动,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人,无论是当地群众还是队员之间,看见这个世界的不一样的画面,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生活并没有那么理想,公益的种子就这样在我们心里萌芽。来自2016国贸专业的严创宇同学则表示,在下乡过程中,团队的力量是永远大于一个人力量的,而且产生的效用远远大于个人所产生的效用之和。那什么是一个团队呢?团队就是每个成员都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去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图文|修远书院暑期公益课新闻组
Copyrightseo © 2015 gykc.st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大学公益课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