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分享


您的位置:首页 > 学生分享

0

加入日期:2016-03-29 13:22:58      访问人数:

热门点击数

2015年秋季学期《公益营销》学生感想


 公益课程心得

公益课是很不一样的课程。我学过市场营销,上过科学类的核心课程,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也修了市场调查与预测的专业课,没想到公益营销这一门课程就包含了这么多内容。商院的郑慕强老师教我们市场调研的知识,刘佳老师普及蜂蜜与蜜蜂,罗列老师教我们营销常识,更重要的是公益课程的性质和意义。公益营销,源自公益,所得奉献公益。

这门课程很好玩,安排得也很好,内容很丰富,有理论有实践,我很享受上课与实践的每一分每一秒。无论是在苏宁广场做市场调研需要直面陌生人时的勇敢,前往雷岭镇的所见所闻和品尝到的香甜的蜂蜜,以及校内营销同学们的好意咨询和大方购买,这些都将成为我对公益课最深的记忆。

公益课程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我已经大三了,这是我第一次上公益课,不出意外的话也是我最后一次上公益课了。

当然作为第一次开设的课程,这门公益营销还是有一些缺点的,比如公益性感觉不强,同学们在过程中更多的是抱着玩耍的心态。祝愿下一次会更好。 

——周慧玲 (2013301143)

    经过这次公益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关于公益,蜂蜜,营销还有团队合作等。

    这次是我参加的第一次公益课,在参加之前只是有所耳闻,没有亲身体会过,然而这次好好的体会了一次。走进到蜂农所在的雷岭镇,看到了贫困山区的真实面貌;面对面与蜂农交谈,感受到了尽管艰难但依旧热情乐观的蜂农,同时也了解了养蜂的不容易;在最后得知蜂蜜销售最终能为需要的人提供到帮助的时候,感到由衷的开心,一种帮助过别人的满足。不管如何,这都是一次很难忘的经过。

    让我感到更加欣喜的是,这节公益课不仅让我有了一次机会帮助了他人,还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首先是对蜂蜜的了解,因为有了面对面交流和近距离观看蜜蜂的机会,我对蜂蜜的了解增进了很多。例如,原本一直害怕蜜蜂,但在直接接触了之后发现原来蜜蜂是很友善的动物,又比如之前对于蜂蜜是否会受到农药的影响感到困惑,在直接提问了之后也懂得了更多种植的常识,也知道了农药并不会影响到蜂蜜的质量。

    营销技巧也是这次收获很大的地方。因为是工学院的,很少会接触一些像制作问卷,访谈,还有现场销售等事情。在这次课中,经过郑慕强老师的讲解,了解了很多关于访谈,问卷,还有各种调查的技巧,再经过在中山公园和校园内的现场营销之后,感觉收益匪浅。

    最后,这公益课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不管是派发问卷还是现场营销,如果没有团队合作,单凭一个人,都是很艰难的,但有了团队合作后,一切的事情都变得简单,尤其在营销过程中,各司其职,派传单,推销,搬桌子椅子等,在午饭时间可以轮换,如果没有了团队合作,一定没办法如此顺利的完成这些事情。

 

    总的来说,这次对于公益,蜂蜜,营销,团队合作等方面都有了更多的了解,既帮助了他人,又学到的知识,确实是一次很难忘的课程经历。

 ——钟晓龙

用心:乏味中寻找趣味,快乐体验

                    ————《公益营销》课程感悟

选上公益课,只想着去实践,并不对理论抱很大的兴趣,自己条件反射的认为理论课都是枯燥无味的。习惯于听老师对理论的讲演严肃认真,却发现公益理论课却并非像专业理论课一样。它是寓教于乐,让对蜂蜜一窍不通的我,经过几次的理论课的洗礼,都有点专家的味道了。

终于到了实践阶段,可是本能对早起的排斥,让我对实践也不是那样的感兴趣,谁都不愿意在自己精神不佳的时候还到处忙个不停。课程的压力让我跟随队伍来到目的地,手拿着一摞问卷开始寻找对象,感觉整个人都快坚持不住了。可是,当看到组员那样积极的在忙碌着,再看到那样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都那样热心的帮助我们填问卷,他们是那样的健谈,那样的有活力,很愿意跟我们闲聊,顿时倦意全消,感觉和他们聊天真的让人很舒服,他们的微笑感染了我,即便其间也有碰壁,但是依然能够微笑的说句“谢谢”。

来自乡镇,再回乡镇,确实有一种熟悉温暖的感觉。再加上雷岭镇蜂农的热情好客,更加为这次雷岭之行增色不少。和蜂农交流确实就像是和家乡长辈的交谈一样,他们的话语里都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他们熟知各种农作物,熟悉每一片土地,谈到它们,话语里都是关怀,无比的投入。我很羡慕他们,能在这样一块净土耕耘自己的生活,让自己过的充实有意义。

校园生活和田园生活确实不能比较,但是各有特色,田园生活恬静诗意,校园生活热闹精彩。校园公益营销看似无聊,就是搬搬桌子椅子,坐在摊位前面,回答前来询问的同学的问题。但是这里面却有很多技巧,首先,你要对蜂蜜很了解,其次,你还要有营销技能,最后,你还要礼貌注重说话方式。

所以,整个公益课程,从理论讲授到实践,让我受益匪浅。

 

——潘冬馥(2014401101

《公益营销》这门新开的课程,自上学期选上这门课,便是满满的期待。我期待,这门课,能弥补我当初与工管擦肩的遗憾。也期待,作为公益课唯一一门“营销”,它能恰如其名,与众不同,让人受益匪浅。

正式上了课,已经是这学期十一过后了。

首先的四周理论课程,让我们系统地了解到这门课上,“课程”、“公益”和“营销”缺一不可。我们不是单纯来学习营销的,也不是一心公益,而是要通过营销的方式,将所赚的钱来捐给慈堂,以这个方式来做公益,并且,我们还要从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此外,我们还制作了活动方案,学习了市场调研和营销的方法,了解了更多与蜜蜂、蜂蜜相关的知识,这些对我们接下来的实践活动甚至未来的生活有很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就是四次实践课程了。

第一次,去中山公园进行问卷调查。那次我很汗颜,起迟了,尽管后来及时赶到,但是不能否定,我的准备工作做的是不充分的,值得我引以为戒。我们的问卷一共是80份,一人20份。一开始想的真的很简单,觉得不过是20份,想的很是风顺。事实上,做的总是没有想的那么如意。只有在亲身参与中,你才会明白,从一个“被服务者”转变成一个“服务者”的不易。阿爷阿奶们的确悠闲,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要帮助我们进行问卷。而即使善良地愿意帮助我们,也会有识字等的障碍,需要我们读给他们听,解释给他们听。不过,其实我感觉还是蛮好的,因为,到了后来,慢慢地发现,你和他们聊的不仅仅是这张问卷,还有他们的生活,你会感觉你是融入到了这样一个悠闲的早晨的。

雷岭之行,很惊讶,最初担心的语言障碍完全没有,社长和蜂农的话我们都能听的懂。在这里,我们通过沟通了解了蜜蜂养殖的一些情况,一些因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这里,我们见到了真正的蜜蜂,真正的蜂巢,还有真实的彩迷过程,受益匪浅。我想,令我难忘的,还有亲口尝的蜂巢蜜,新奇下更是甜甜的喜欢。虽然停留的时间短暂,但在这里,我们的心是轻盈的。

金三角营销,是我第一次营销。作为一个“卖家”,不放过每一个潜在顾客,推销着我们的产品。后来,大家集思广益,采取了现场和电商同时的营销方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半天的努力协作,共卖出100瓶蜂蜜。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团队的力量,感受到了营销的魅力。

第二次雷岭之行,很遗憾,因为上课没去成。看到他们后来发的图片,心里有过淡淡的失落。

总的来说,在我心里,这门课已经不仅仅是一门公益课了,更是一门人生感受课。去中山公园路上碰到的好心老爷爷,感谢他的帮助,也让我对潮汕人留下了直接的美好的印象。而雷岭之行,“面朝山林,花开蜂戏”的闲适、恬淡,蜂农的这种与我们截然不同的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也令我心向往之。因此,这一次的感受、经历,是一抹亮色,将成为我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时光、记忆。

 

这门课,很珍惜,也很感谢。庆幸选了它,不会后悔。

——林小帆 法学 2014031100

上一篇:萌友记 |“公益猫”的私房日记
下一篇:2015年秋季学期《金融知识宣讲进社区》学生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