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分享


您的位置:首页 > 学生分享

0

加入日期:2015-06-03 13:22:29      访问人数:

热门点击数

汕头大学公益类课程曙光助学服务个人总结


汕头大学公益类课程曙光助学服务个人总结

姓名:叶荧嘉 学号:08072058 年级专业:08物理

2010年7月25日到28日,汕头大学公益类课程曙光助学服务“活力暑假”支教营活动在汕头市外砂镇外砂华侨中学开展。汕头大学的17名学生为外砂侨中的70多名学生带去了趣味物理、水火箭制作、创意广告设计、手语、唱歌、美术、武术、知识竞答等课程以及团队拓展游戏,让他们体验了四天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一群大学生与一群中学生亦师亦友,四天时间也让大家建立了较为深厚的感情,离别时学生依依不舍,不少学生还流下了泪水。

此次支教活动让我体味感动、感受快乐、收获友谊,在学习中进步,在奉献中成长。

活动中有许多让我感动的地方,队员们的负责精神、师生间的感情等等。我们的队员来自不同的年级和专业,大多数队员还是第一次站上讲台。尽管如此,大家还是非常认真负责的去做好这份工作,尽力把课程设计做到最好。当发现实际情况与计划不一致,队员们更是绞尽脑计去想方设法提高上课的效果。姚健的趣味物理课小组还连夜调整课程方案,制作教学器材;家祥教唱歌喊得嗓子沙哑。队员们的这种敬业、负责的精神正是团队建设所需要的。课堂上我们的老师有严肃认真的,有幽默诙谐的,无论怎样,课后都能与学生深入交流,学生称呼我们为老师,而我们也是他们的大哥哥大姐姐,还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总之,老师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他们成长的影响,这点我们做到了。老师的努力付出学生是能感受到的,临别时学生的不舍与泪水就是见证。平时的唱歌课上学生们总是非常害羞,不敢放声唱,但在最后一天的展示中,他们洪亮的声音让大家意外,因为他们要把歌声送给快要过生日的音乐老师李家祥。在手语老师的组织下,所有学生还一起用普通话、英文、粤语、手语几种方式向家祥老师表达了生日的祝福。教育是一种影响,这种真情感动的影响相信对学生是一笔财富。

除了感动,快乐也是我在这次支教营活动的一个大的收获。快乐,是我们课程设计的一个宗旨,寓教于乐是我们的目的,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在此过程中我们老师也收获快乐,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份感动,快乐也一样。我的快乐在于和一群热情、负责同伴一起工作,和可爱的学生一起玩,站上讲台实践自己的想法……

这次支教活动中我收获了友谊。17名同学通过这次活动走在一起,一起经历难忘的时光,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是一个团队,和谐相处、团结协作,成为朋友。我和队友吴恩飞、李家祥是住在同一层相隔不远的宿舍,活动前我们也经常会碰到,但却不认识,正是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才成为好朋友。

课堂教学是一次个人展示,也是一次挑战自我的过程。张燕老师说“一节课就是一次个人show”,这次支教活动就是我的个人展示与自我挑战。我本来是一个严肃、内向、沉默的人,不善于与人交流,上大学来一直努力来完善自己性格的弱点。这次支教活动我负责上武术课,虽然由于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了调整,一部分时间用来做素质拓展游戏,另外学生对动作也难以掌握,最终没能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说上课感到开心,说我上课很幽默风趣,我觉得我成功了,因为我就是要把我幽默风趣的一面展示给学生,这是我的进步与成长。

一个人的能力与潜力高低要深入相处才能判断。在前期联系和课程成员的第一次见面会中我发现大家都是比较普通的人,没有特别的长处。因为以前也负责过这样的支教活动,那些成员都是通过面试,有某方面特长才能去的,所以还非常担心这次活动效果不好。但在之后的工作和相处中才发现每个人都有某方面的优势,只是有时没被发现或者没被引导发挥出来。而公益课程是以“服务—学习”模式为理念的,就是要引导每个人去利用和发掘自身的优势去进行公益服务。队员崔肖龙同学因为各种原因缺席了前期的策划准备工作,我和他有几次接触,感觉他将在我们这个团队中默默无闻。但他在几天的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让我刮目相看,与队员的沟通相处很好,对某些问题见解独到,难以想象的是本来没有课程计划的他竟然还给学生上了一节新颖特别的课。这让我再次体会到,人不能看外表,更不能只根据第一印象作评价。

要主动去承担团队角色的责能和任务。我作为课程里的一员,也是活动前期联系的学生负责人,理应去担当团队里组织者的角色,统筹协调整个团队的工作。但在公益实践的几天我并没有很好发挥组织者这个角色的职能,使整个团队缺乏统一的协调。主要原因是我在实践前没有确定自己在团队里的角色以及定下目标和计划方案。一方面是考虑要给团队里更多的人机会去发挥自己的能力,还有就是没有和指导老师深入沟通,明确职能范围,所以出现了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和领导,团队凝聚了不够的现象。如果我能主动的去承担我应该承担的角色并发挥其职能作用,我们的团队会做得更好。另外,这也让我体会到:目标决定结果。所以一定要在事前做好计划,确立目标。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感想和体会,下面是我对公益课程的一些看法。

  1. 课程设计时间较紧,方案不够完善。尽管在上培训课前已经组织成员见面会并安排了分组和课程设计任务,但还是显得策划筹备的时间不足。特别是在培训课结束到实践阶段的时间较短,队员没有充足的时间对方案进行讨论和完善。建议以后的公益课程在这部分给以更充裕的时间。
  2. 理论讲授与培训课上课形式单调、气氛不够活跃、交流互动少。
  3. 团队素质拓展活动未能达到项目组成员加强交流、增强凝聚了力的效果。建议以后的团队素质拓展游戏在同一个服务点的队员间开展,并选择一些能多让队员沟通交流的游戏。
  4. 支教课程数量太多、类型太杂,学生反映应付得很累。本次支教营活动一共有8门课程,学生每天上7节课基本都是不同的课程。建议:1.以后在课程设计上课程类型不宜太多,要做到精细。2.学生可以按不同的兴趣爱好来选课程并按此分班。3.在课程安排上调整为同一个课程安排在一个较为连续的时间段上完。
  5. 支教的第一节课气氛沉闷,原因是:1.学生本身较为害羞,并且学生与老师不熟悉;2.老师的第一节课经验不足;3.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暑假生活,还没能转入上课状态。建议在上课前组织一个开营仪式的见面会,学生与老师玩一下破冰游戏,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另外,一些队员认为学校的生活环境太差,而我却没有这方面的感觉,我觉得已经很好了,特别是吃饭方面,可能是我经历过更为艰苦的环境的缘故。虽说我们的重点在于支教,在于如何更好给学生上课,而不在于体验艰苦的生活。但艰苦的条件会使得队员的印象更深,感触也会更多,锻炼更大。就这次曙光助学服务的三个服务点来看,在总结分享会上,潮州点的队员感触最深,更多的是感动。其次到外砂点,而百合园服务点的队员却体会平淡,也有队员说到那里的条件太好,学生家庭条件都是很优越的。除了组织策划等原因外,环境条件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条件越艰苦,队员感受越深,学到的东西越多,效果越好。所以以后在选择服务地点的时候尽量找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地区。

总的来说,这次公益课程为我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与锻炼的平台,让我在利用自身能力做公益服务的同时也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

上一篇:曙光助教服务实践课总结
下一篇:感动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