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2010年公益课程
“萤火虫爱心行动社区服务”之普宁甘石径麻风康复村
工作备忘录
目录
前言
汕头大学公益课程暑期“萤火虫”爱心行动社区服务活动简介………………………2-3
关于“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3-5
汕头大学2010年“萤火虫”爱心行动社区服务之普宁康复村活动概况…………………..5
学习·策划
活动宣传与学员招募………………………………………………………5
课程设计与学员培训…………………………………………………….5-6
实地考察与协调沟通………………………………………………………6
方案策划与前期筹备…………………………………………………….6-7
实践服务
家政服务……………………………………………………………….7
义务劳动……………………………………………………………….7
沟通娱乐……………………………………………………………..7-8
口述史记录……………………………………………………………..8
总结反思
活动宣传与志愿者招募工作的主要困难和解决建议……………………………….8
课程设计与培训工作的主要困难和解决建议…………………………………..8-9
实地考察与协调沟通工作的主要困难和解决建议…………………………………9
方案策划与前期筹备工作的主要困难和解决建议…………………………………9
下乡实践工作的主要困难和解决建议……………………………………….9-10
奉献成长
汕头大学2010年暑期“萤火虫”爱心行动社区服务活动分享会……………………….10
活动剪影
前 言
汕头大学公益课程暑期“萤火虫”爱心行动社区服务活动简介
为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关怀社会、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在李嘉诚基金会的支持下,学校决定从今年开始为学生开设公益类课程,引导学生将课内知识的学习与课外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以下为汕头大学公益课程“萤火虫爱心行动社区服务”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萤火虫爱心行动社区服务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课程
【课 时】48
【学 分】1
【课程实施时间】2010年7月20日至27日
【课程实践项目地点】汕头、潮州、揭阳
【课程需要的学生数量及类型】135人,2007、2008、2009级本科学生。
【课程需要的任课教师数量和类型】任课教师和助课教师各七名,共十四名
【课程性质】
公益类课程是旨在通过学生参与公益事业,提高学生素质的素质教育性质的课程。该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关怀社会、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是学生通过公益类实践活动实现与学术课程相结合,最终达到实现汕头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是汕头大学独特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举措之一。
【课程内容】
本课程分为理论知识讲授和素质拓展训练、公益实践、反思评价和分享三个阶段实施,公益实践环节通过工作营和探访等形式,在粤东地区的麻风病康复村以及汕头市福利院、贫困街区和乡村教育机构,向有需要的民众开展各种无偿帮扶活动。本课程运用“服务学习”模式,透过计划性的服务活动与结构化的反思过程,在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服务者需求的同时,深化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运用。
【教学目标】
本课程将重点完成以下的培养目标:
1. 通过无偿的帮扶活动以及开展相关的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实现总培养目标中的第1条)
2. 通过探访和帮助被服务者以及与他们的沟通过程培养学生包容、负责、关爱的价值观;(实现总培养目标中的第3、6条)
3. 通过让学生自己参与项目的策划和实施,获得基本的公益项目策划和执行的知识和能力;(实现总培养目标中的第8条)
4. 通过团队素质拓展训练、实践服务方案以及与团队内外的人进行的沟通合作,提升学生的领导力、沟通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及团队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实现总培养目标中的第8条)
5. 通过引导学生在设计服务方案及在实践服务方案过程中进行的结构化反思,培养开放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总培养目标中的第9条)
【教学要求】
采用课堂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安排】
序号 | 课程内容 | 学时 | 备注(教学形式) |
1 | “服务-学习”模式与“萤火虫”爱心行动社区服务活动简介 | 2 | 课堂讲授 |
2 | 项目策划与报告撰写 | 2 | 课堂讲授 |
3 | 服务及访谈技巧 | 2 | 课堂讲授 |
4 | 项目策划、汇报及点评 | 4 | 互动交流、小组讨论 |
5 | 团队素质拓展训练 | 2 | 互动交流 |
6 | 公益实践 | 32 | 社区实践 |
7 | 总结分享与课程评估 | 4 | 互动交流、展示 |
合 计 | 48 |
关于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
“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一词最早在1967年由美国南部地区教育委员会(Southern Regional Educational Board)首先提出来的。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与质量,自1980年起,美国传统的社会服务(Community Service)走向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服务学习成为美国教育中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应用在各级教育以及各个领域中;不仅美国,在加拿大、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服务学习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关于服务学习的内涵,不同学者和实施者有各自的理解,但简而言之,“服务学习”可以理解为一种服务与学习的融合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它基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透过计划性的服务活动与结构化的反思过程,在服务中学习(learning by doing),使服务者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达成互惠的结果。其中,反思(Reflection)与互惠(Reciprocity)是两个核心的要素。
根据1990年的美国《国家与社区服务法案》(National and Community Service Act)所下的定义,服务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1、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主性,除了积极参与到活动项目中外,学生也有机会去选择、设计、执行和评估他们的服务活动,从而得以鼓励与其关联的、持续的兴趣;2、学校与社区结合与合作,透过周密的组织,学校与社区建立合作,一起协商,以符合社区真正的需求;3、服务与课程结合,即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社区的生活情境中提供服务,提升服务质量;4、以提升学习效果为出发点,强调服务与学习的连结,设定目标,并透过执行及结构化的反思、总结与分享,获得新的体验和收获,提升学习质量;5、重视自我的发展,服务学习将学习场所从教室扩展到小区,有助于发展对他人关心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
相比一般的志工/义工服务,服务学习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协同合作(Collaboration):地位对等,共同协商(目标),承认、尊重并满足彼此的需求,分享资源,协同合作,获得成长。 2、互惠(Reciprocity):双方为平等互惠的合作伙伴,透过服务学习,被服务者增强对自我(能力、潜能及问题所在)的了解和信心,服务者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双方一道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共同努力,分享成果。 3、多元(Diversity): 多元服务群体和被服务群体、多元服务内容、多元化选择、发挥多元智慧与能力。4、基于学习(Learning-Based): 以提升学习效果为出发点,强调服务与学习的连结,设定学习目标,并透过执行及反思,获得新的体验和收获。5、聚焦社会公正(Social Justice Focus):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目标的实现。
2008年,汕头大学正式开始研究并在工作中推广服务学习的理念和工作模式,其中一项探索就是运用“服务学习”的教学理念与实施方式对“萤火虫”爱心行动社区服务活动进行课程设计。2010年,校团委按照服务学习模式的理念和要求,组织指导教师团队,重新编制了教学大纲,将“萤火虫”爱心行动社区服务活动建成具有1个学分的实践课程,被纳入学校学分制系统。
此次“萤火虫”爱心行动社区服务采取“服务”与“学习”融合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强调把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运用“萤火虫”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平台,透过计划性的服务活动与结构化的反思过程,在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服务者需求的同时,深化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运用,促进他们在知识、技能和经验的提升,并使他们在关注社会和关心他人的过程中,成长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并有能力服务于社会的人。
汕头大学2010年“萤火虫”爱心行动社区服务之普宁康复村活动概况
本次揭阳普宁康复村工作营选拔和培训了16名学员,但一名学员因个人原因退出。15名学员于2010年7月23至27日在揭阳普宁康复村开展了为期5天的活动。
学员克服了语言沟通困难和阵雨天气的影响,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包括家政服务、义务劳动、沟通娱乐、口述史记录等。
5天的真诚服务与交流,学员和老人、三姐妹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离别之时,学员和老人拍了大合照,为学员送行,对学员的付出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三姐妹也给部分学员留了联系方式和小纸条。
学习·策划
活动宣传与学员招募
康复村工作营活动为汕头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萤火虫”爱心行动大队的品牌活动之一。之前的活动均利用学校校园网、BBS论坛、横幅、大型海报等途径进行广泛宣传,使我校学生对康复村工作营活动有一定了解。
本次普宁康复村活动为公益课程之一,强调服务学习的教学模式,故取消了面试制度,采取自由选课制度。经过学分制系统随机抽取出16位学员的名单后,将名单在办公自动化、BBS论坛公布。
课程设计与志愿者培训
课程设计说明会
7月17日晚上7点在理学院430会议室举行了普宁康复村工作营第一次会议,两位指导老师和14名学员参加,另有2名学员因事请假。会议由杨木兰老师主持。在自我介绍环节后,两位指导老师向学员们简要介绍了本次公益课程的教学大纲、服务学习的教学理念和写策划书的注意事项。”之后,曾参与过普宁康复村工作营的学员简要介绍了该工作营的情况并回答了学员的问题。这增进了学员对本次活动的了解熟悉,从而有利于此次活动前期工作的开展。此外,为了提升学员的能力,鼓励学员积极了解熟悉活动,老师将16位学员分为两个小组,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完成策划书,并在21日以答辩方式确定最终策划书。
志愿者培训
7月20至21日,2010年汕头大学暑期“萤火虫”爱心行动社区服务活动学员接受了为期2天的课程培训。本次活动引进“服务学习”理念,各位下乡指导老师根据活动具体情况,结合实践教授课程,为学员下乡前提供了多元的理念和知识。
在20日的课程中,林兵峰老师介绍了服务学习模式,强调了同理心的这个新理念。与同情心相比,同理心这个理念要求学员摒弃之前居高临下的角色定位,而是把自己当作老人的子孙去沟通;杨木兰老师介绍了“萤火虫”爱心行动社区服务,尤其是康复村的情况;曾锐老师介绍了如何撰写项目策划与报告书,并提出了一些之前做策划书时被忽略的要点;陈益纯老师介绍了服务与访谈技巧,这在学员与老人和三姐妹的沟通交流中作用甚大。
在21日的课程中,普宁工作营的两个小组分别以PPT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的策划书,并回答了老师及其他学员的提问,这为之后改进策划书提供了很好的建议。下午,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围绕着“团队”的主题,完成了团队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学员在互动交流和游戏中进一步认识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今年“萤火虫”爱心行动社区服务活动首次引用“服务学习”理念,并采用课程学分制管理,在我校“萤火虫”爱心行动社区服务活动中是一个新的突破。本次课程培训圆满结束,不少学员表示,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对下乡实践有更好的认识和规划。
实地考察与协调沟通
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我们特别注重加强与服务地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在进村服务前,“萤火虫”曾开展过“清明工作营”、“五一工作营”,对普宁甘石径康复村进行实地考察,与当地村长、相关领导及其他院校等进行有关事宜的协商,完善活动方案;另一方面,我们积极策划,认真准备,多次致电相关人士,了解村子的最新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与当地的密切联系,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方案策划与前期筹备
在7月17日的第一次会议后,普宁康复村工作营的两个小组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完成策划书,并于7月20至21日的课程讲授和策划书答辩后,两个小组合并,对策划书进行了合并、改进。根据策划书内容,小组部分成员于7月22日下午购买了必要物资,包括公用生活用品、常用药品、晚会用品及礼物。
今年“萤火虫”爱心行动社区服务活动从项目的策划、改进到在实践中的检查和矫正,都要求每一个学员亲身参与,学员除了积极参与到活动项目中外,也有机会去选择、设计、执行和评估他们的服务活动。通过活动方案的设计、实施和总结(反思与评价),培养学员项目策划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了学员的领袖才能、团队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实践·服务
家政服务
根据策划书内容,学员于7月25日下午对老人的屋子进行大扫除。由于之前已有“家”的志愿者来过,老人的屋子基本上很干净,且大多数老人坚持自己打扫,所以大扫除的规模并没有很大,重点主要集中在阿姆的厕所。在两名女学员的努力下,阿姆被烟熏黑的厕所瓷砖恢复洁白。由于阿姆在之前烫伤了手脚,平时都是由玉溪大嫂帮阿姆洗澡、洗衣服。在工作营的这几天,帮阿姆洗澡和洗衣服的工作转由杨木兰老师主导、一位女同学协助完成。在工作营的几天,在杨木兰老师的主导,一女学员协助帮阿姆洗澡、洗衣服。
义务劳动
根据策划书内容,学员于7月24至26日进行了除草、劈柴等义务劳动。由于这均为户外劳动,曾一度因突来的阵雨推迟、打断。幸好最后天公作美,学员都如期完成了任务。然而策划书中的为三姐妹做秋千的项目,由于没有找到一棵合适的树,故取消。
7月23日下午,在与老人打过招呼和稍作休息后,两名work leaders察看了村子周围的杂草分布情况并初步制定了除草方案,并于24日开展除草劳动。在work leader的号召下,学员向老人借来锄头和镰刀,投入除草劳动,包括水井、村屋、营房周围的杂草,均被清理干净。与此同时,学员还用泥土和石块填了水井周围的水坑,疏通了营房的排水沟。
通过家访活动,学员了解到部分老人有劈柴的需要并于7月25日展开劈柴劳动。无论是学员还是老师,不分男女,热火朝天的投入到劈柴劳动中。大家齐动手,拉锯的拉锯,操刀的操刀,在说笑和汗水中,完成劈柴劳动。
在察看村子概况的过程中,两名work leaders也发现了水井潜在的问题:水井井盖密封度不高,周围杂草丛生,滋生的蚊虫出入水井,且水井外有一个小水滩有对流运动,可能造成水质污染。故考虑在水井周围构筑一个水泥防护带。但由于工程量过大,且村长未同意,故计划取消。
沟通娱乐
在家政服务和义务劳动之余,学员更多的是进行家访活动。在最初,由于语言问题,学员大多数都围在会说普通话的老人屋子里。但随着有学员充当翻译的角色并和老人慢慢熟悉后,学员也开始到不会说普通话的老人处进行家访。学员与老人聊天、喝茶、下棋、合照,相处地很融洽、愉快,给老人带去了笑声与安慰,也从老人处学习了乐观的生活处世态度。但不可否认,部分不会说普通话且较内向的老人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
7月26日晚上7点,学员为老人送上了一台谈不上完美却也是倾情付出的晚会。当天下午下了一场倾盆大雨,让学员一度担心晚会将移至室内甚至取消。幸好天公作美,在晚会开始前一个多钟头,大雨停了,晚会顺利开始。全体学员以兔子舞进场,在最短的时间里炒热了现场的气氛。晚会内容精彩纷呈,有客家山歌、粤剧表演,有军训期间现学现卖的军旅拳表演,有互动游戏解绳子、潮语变味学习,更有三姐妹倾情加盟的合唱,潮汕相声和吉他弹唱更是将晚会推向高潮。虽然晚会只有短短的一个多小时,但无论是老人还是学员均兴奋不止,欢声笑语无穷。
口述史记录
本次工作营recording leader要求每个学员每天必须交一篇口述史记录和心得。这一措施让学员更积极的去与老人聊天,且聊天内容更有针对性,使口述史得到更大程度的完善,也及时记录下了学员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有助于学员对自己进行总结与反思。然而,学员亦清楚,聊天并不是目的,完善口述史亦不是目的,写日记亦不是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也是“萤火虫”的宗旨:亲如一家,临终关怀!
总结·反思
活动宣传与学员招募工作的主要困难和解决建议
课程设计与培训工作的主要困难和解决建议
实地考察与沟通协调工作的主要困难和解决建议
因为“萤火虫”不时会组织人员前往康复村开展活动,再加上与潮汕学院、韩山师范学院的爱心组织合并成了一个潮汕团体组织部,专门负责潮汕地区的康复村,三校之间经常会互相交流康复村的最新情况,因此在实地考察与协调工作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困难不大。建议今后开展活动一定要注意继续做好实地考察与协调沟通工作,尽可能多地了解当地的最新情况,以便活动的策划。
方案策划与前期筹备工作的主要困难和解决建议
下乡实践工作的主要困难和解决建议
奉献·成长
汕头大学2010年暑期“萤火虫”爱心行动社区服务活动分享会
汕头大学“萤火虫”爱心行动社区服务普宁小组于7月23日到7月27日赴揭阳市普宁甘石径康复村开展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为总结经验,分享成果,15名学员和指导老师在理学院4430会议室,共享“服务学习”在下乡期间的实践和体验。
会上,各学员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学员分享了这五天参加公益课程的心情,经验,提出了本次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也向指导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更有学员流下了不舍、感动的泪水。学员分享后,指导老师亦做了点评,并对学员提出了一些改善自身的建议。自此,本次活动暂告一段落。
活动剪影
出发前我们的大合照
清洁队开工,黑墙变白墙
工程队开工!除草!
合力据柴
巾帼不让须眉
干活,就要大刀阔斧
跟顺发伯聊天
和庚伯聊他珍藏的相册,里面都是来过这里的志愿者的留影
和村长下棋
大家一起坐
三姐妹倾情加盟合唱
曾锐老师大展厨艺
临别大合影
我们开心的普宁之行将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珍藏终身的美好回忆(*^__^*)
Copyrightseo © 2015 gykc.st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大学公益课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