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分享


您的位置:首页 > 教师分享

0

加入日期:2020-01-09 17:22:06      访问人数:

热门点击数

2019-2020学年秋《温暖人生——宁养院临终关怀服务实践》


 

这学期是“温暖人生——宁养院临终关怀服务实践”公益课第一次开课,作为任课老师之一,在接受挑战的同时也充满着期待。在此之前,我参与了三年“助蕾行动——关爱农村女生成长”公益课,生命教育与性别教育一样,都是人生不可避免但又常常“避而不谈”的话题。如何让这个使人好奇又不敢提及的话题进入同学们的视野?如何打消学生对“死亡”的恐惧?是课程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课上,我发现大多数同学或多或少都有与“死亡”打过交道,他们或经历过丧礼,或见证过亲人离去,但绝大多数学生对死亡是充满恐惧的。为了“软化”死亡这个概念,我们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汉语中对“死亡”二字的代名词,使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同时,反思社会文化中对“死亡”的禁忌,意识到死亡的不可避免,认识到古人即便用尽想象力创造出如此之多代替“死亡”的词汇,终究也要亲自面对,从而确定了要正面认识死亡,在有限的生命中尽己所能活出自己。

由于合作方的工作安排具有不确定性,服务环节的具体开展工作时常出现变动,这对课程组带来了巨大挑战,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这个困难及挑战是贯穿整个学期的,时时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动”,课程组只能尽力协调。虽不能将个中缘由及细节都告知学生,但还好大部分学生也表示理解。但我们将吸取教训,在下次课程设计中,重新考虑合作方式、学生人数等,避免耗费大量人力精力在沟通协调上。(课程授课老师 王晓琪)

 

这是 “温暖人生”公益课程第一次开设,也是第一次将“临终关怀”的概念带入汕大校园。通过宁养院的案例分享、通过入户探访的实践环节,我们带领学生们直面生活中的“死亡”,带领学生们发挥同理心及共情能力,从被服务者的角度出发,考虑被服务者的需求;引导学生们去思考,作为年轻人,我们该如何珍惜自己的生命,如何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自爱与爱人。通过协助宁养院走进经济较差的社区进行大型宣传义诊活动,学生们与社区居民面对面,我们让学生们了解到,就在我们的周边,还有这么多较为贫困的社区、家庭、人群,需要我们乃至全社会的关爱与支持,需要我们更具备奉献精神与社会责任感,更多地弘扬社会正能量。

由于合作单位的工作属性以及服务形态的特殊性,在服务环节开展过程,我们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与压力,但在课程组的老师及学员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及时调整服务思路,主动“出击”,充分发挥课程组人多力量大的优势,尽最大可能协助合作单位宁养院完成多项大型宣传义诊活动。

回过头来看,这门课还有许多需要调整、需要改进的地方。未来我们将从合作方式、合作内容与选课人数等方面入手,更加完善该课程的设计。但同时,我相信,这学期的授课给我们第一期的学员播下了爱心的种子,播下了责任心的种子,让他们体会到年轻一代的担当,让他们在未来的求学或职业道路中,不忘投身公益,服务社会。(课程负责人 刘丹凝)

上一篇:2017-2018春《关爱智障儿童》教师分享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