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季学期《关爱智障儿童》课程风采
一、课程概况
(一)开课背景
智力障碍是由先天或后天等各因素不良导致的大脑发育迟滞,其思维、语言、情绪、运动、感知觉等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智力障碍的出现率为1%~3%,其中约一半为未成年人,作为社会的一员,如何为如此庞大的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全社会的应有之义。《关爱智障儿童》公益课程自2014年3月始开展,近四年来共带领209位学生到教学实践基地——揭阳市榕城区智障儿童康复训练部关爱智障儿童,通过服务—学习模式对智障儿童的自我意识、情绪情感、沟通与人际交往、注意与记忆、肢体协调性、社会适应性等方面进行关爱,也在培养选课学生的公益意识、社会责任感、愉悦情绪、感恩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课程产出
课程论文: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途径探索——以汕头大学《关爱智障儿童》公益课程为例
(三)课程成效
1.选课学生:本次课程共有17名学生参与,通过服务他人、自我成长理念的渗透,不仅关爱了康复中心的智障儿童,也使其对社会弱势群体有了更直观的感触,在他们心中埋下了公益的种子,为日后更多践行公益提供先行经验。
2.服务对象:康复中心的环境相对单一,孩子们日常接触的人群也仅限于康复师生而已,通过与选课学生的互动,能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体验,部分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好的孩子在课程结束时会问:姐姐你们18年还来吗?用心灵影响心灵的过程。
3.康复中心老师:实践中带去了大量的活动用品,丰富了康复中心的教学用具、教学人力资源,为日常单调的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
二、课程剪影

最后一次实践,大小朋友合影留念,期待来年能继续来此延续公益热情。

本次实践最难驾驭的小朋友,在大朋友的耐心陪伴下终于安静下来进行认知卡片学习了。

小朋友精细动作训练成品——纽扣贴画,再一次验证了办法总比困难多,特殊群体只要找到适合的方式加以引导,还是能收获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