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类课程大纲
——潮汕“妇女与社会”创意研习服务
【课程名称】公益类课程:潮汕“妇女与社会”创意研习服务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课程
【学 时】48
【学 分】1
【课程实施时间】2010年7-8月
【课程实践项目地点】/【具体服务合作单位】:潮汕地区10个有需要的社区
【课程需要的学生数量及类型】70人,2007级、2008级、2009级本科学生
【课程负责人】 陈瑜 冯媛
【课程性质】
公益类课程旨在通过学生参与公益事业,提高学生素质的素质教育性质的课程。该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关怀社会、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是学生通过公益类实践活动实现与学术课程相结合,最终达到实现汕头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是汕头大学独特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举措之一。
【课程内容】
妇女和社会性别与发展基本理念学习,行动研究概念及方案设计,实地服务(形式包括:创建妇女俱乐部、女童健康促进、戏剧巡演、调研、普法、家电维修、妇女产品营销、小制作和调研),实践成效总结
【教学目标】为达到公益课程总目标,本课程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提升学生对性别议题的敏感性;
2,锻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专业技能,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促进性别平等;
3.通过服务,促进妇女增权及潮汕地区社会协调发展和文化进步;
4. 通过不同学科师生的组合,拓展见识,通过团队合作有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
5.培养学生领导和组织能力;
6.培养综合采用多种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
采用学生主导、课堂讲授、小组辅导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注重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时间安排】及【教学内容和计划要点】:
序号 | 课程内容 | 学时 | 备注(教学形式) |
1 | 社会性别和妇女发展基本理念 | 2 | 课堂:讲授和互动 |
2 | 公益创意——设计思维和创新行动理念与案例介绍 | 2 | 课堂:讲授和互动 |
3 | 先期集体准备/完善项目设计 | 4 | 小组辅导+实地走访+文献研究 |
4 | 项目设计汇报及点评 | 2 | 课堂 |
5 | 行动研究报告撰写 | 1 |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
6 | 服务注意事项 | 1 | 课堂:讲授和互动 |
7 | 实地公益实践 | 32 | 社区实践 |
8 | 实践成效总结 | 4 | 课堂:展示和讨论 |
合 计 | 48 |
【课程执行】
1) 报名。教务处向学生公布课程大纲,组织学生选课。
2)培训(8学时,时间:2010年6月)。具体内容包括:
(1) 社会性别和妇女发展基本概念介绍(2学时)
(2) 公益创意——设计思维和创新行动理念与案例介绍 (2学时)
(3) 项目设计汇报及点评 (2学时)
(4) 行动研究报告撰写 (1学时)
(5) 服务注意事项(1学时)
3)准备实施/完善服务计划 (4学时,时间:2010年6月) 学生对潮汕地区目标社区基本情况进行进一步的需求辨识,增强创意服务的可行性和成效
4) 实地服务学习 (32学时)(具体时间结合学校安排和社区的需求)
组成10个团队(每队7名左右同学),深入潮汕地区有需要的社区,如将参加全国妇联女两委女干部培训项目的女村官所在社区,实践创意服务计划。
5)实践成效总结 (4学时)。
为提高社会影响,可将学生研究报告向有关媒体投稿,并考虑制作出版潮汕村两委女干部大学堂故事集或影像作品。
6)评估
总则:
(1)教师评分:占50%。
(2)合作服务单位/服务对象的评分:占30%
(3)学生总结自评: 20%
各环节成绩评估细则:
(1) 任课和助课教师根据学生在课程各个环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其中,课堂和准备阶段的表现占30% 、实地服务实践占40%、课程总结与分享占30%;
(2) 课堂和准备阶段的表现评估内容包括:考勤、学习表现和方案设计;
(3) 实地服务实践阶段的评估内容包括:方案执行情况、服务中体现的态度和专业能力、领导才能、以及团队内部和与服务单位的协作、沟通能力、服务效果
(4) 课程总结与分享的评估内容包括: 小组服务报告、个人反思小结,与组员和其他同学们分享心得、征求反馈的表现。
(注:上面评定内容可根据课程的具体项目进行调整,但成绩评定比例一般情况下不改变。)
【参考书目】
1,伊琳吉特、米拉考尔莎等著,社会性别窗口小组 翻译,《社区的迷思——参与式发展中的社会性别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三章 评估如何在PRA操作过程中运用GAD理论(摩拉格·汉波,(MoragHumble)
2,《公益慈善项目管理实用指南》,汕头大学妇女研究中心编印
【课程实践中师生需要注意的事项】
原则:
1.学生为本,学生为主,老师作为协助者而不是主导者
2.具有文化敏感性和社会性别敏感性,尊重和发掘所服务的群体主动性,以及社区关键相关群体的积极性
3. 服务学习效果的可持续性
(实地服务安全细则培训时印发)
Copyrightseo © 2015 gykc.st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大学公益课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