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至20日,汕头大学2019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赴红色革命老区汕头市潮南区雷岭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团积极响应“灯塔工程”号召,探索改进“三下乡”组织、动员和执行方式,系统推进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化管理。
服务团由75名学生和6位老师组成,服务活动作为学校的公益课程,学生参加完活动可获得1个必修学分。课程由理论知识讲授、公益实践、分享和反思评价三个阶段组成,同学们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服务。理论知识讲授环节,含14个学时,由指导老师讲授“服务学习”模式、公益项目的设计与计划、社会调查、服务和访谈技巧等知识。公益实践环节,服务团分成青马、支教、医疗、社调、文娱、科技、宣访等7个板块,围绕雷岭当地需求,结合同学们的专业特长,开展实践服务。
青马队从红色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出发,结合潮南区雷岭镇实际情况,开展了“一幅墙绘——宣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场游园会——倡导生态文明;一首MV——呈现雷岭风貌、传播乡村文化;一幅地图——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的“四个一”行动,在雷岭中学的校园里绘制了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主题墙绘;开展一场游园会劝阻沿岸群众向河流倾倒生活垃圾,同时宣讲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以环保科普引导雷岭群众从日常小事做起;以雷岭镇美丽乡村为背景、以人文为内容,以拍摄MV的形式记录及传播雷岭镇乡村传统文化、文明乡风的历史传承及在新时代所呈现的新特点,寻找并呈现雷岭镇古朴民风民情;为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青马队将寻找位于大南山的红场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石洞、红军军校等革命旧址,设计红色旅游路线并以一幅红色地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社调组以雷岭镇的资源为背景、基础,结合当地发展的需求,开展了红色文化旅游,绿色农业(以荔枝种植为主),霞厝村特色民居开发等三个方向的调研,深入到雷岭镇鹅地村、济美村、双溪村、霞厝村、麻埔村以及龟山村等村子进行了调研实践。调研组的成员们前后共走访了9个村子,面向红色文化旅游、农业(以荔枝种植为主)以及霞厝村特色民居这三个方向共进行了百余次访谈并通过问卷收集到了有效数据。调研组成员们并向雷岭镇当地住户、游客、族长、镇人大代表、革命老兵、村委干部等详细了解到了雷岭的红色旅游文化景点这些遗址背后的故事,知悉了有关荔枝的种植和销售方面的情况以及霞厝村的民居等情况。走访济美村时,调研组的成员有幸得以采访雷岭镇在世的红军革命老兵,94岁高龄的他依旧带着调研组的成员实地考察澎湃故居,红军炸炮厂等景点。令人欣慰的是,他还建议政府拨款相应的遗址修复工作,其中红军炸炮厂在他的帮助之下获得拨款,即将进行修复工作。
医疗队深入到附近村社走访义诊,为当地的老人们提供量血压、测血糖等常规义诊服务,宣讲“登革热”预防知识和“急救知识”。同时,医疗队员还对雷岭地区12周岁及以下孩童的接种疫苗情况进行了调研,了解到当地居民对国家规定的免疫接种程序能够较好地执行,但对疫苗的作用等并不是很了解,当地卫生院等医疗机构需要加大对疫苗的科普,在对居民进行了采访中,了解到当地居民对非国家强制规定接种的疫苗有很大的需求。
此外, 支教队开设的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文化、音乐、美工等领域,对“奇妙的海洋”、“三角插折纸”、“汉服之美”、“创意在身边”、“对校园霸凌say‘no'”等课程内容进行教授,在每天的课程结束后,细心的支教队员还一一打电话给家长确认学生是否安全到家;科技队开展免费义修活动,组织科技展示活动,为当地学生普及科学知识;宣访队负责信息收集和报道,拍摄记录各支队伍的工作实况,通过微信、新闻、视频等多种方式扩大活动影响力,宣传雷岭镇的丰富资源和红色文化;文娱队积极组织策划以“发扬红色精神,共创幸福雷岭”为主题的联欢晚会,以最饱满的热情奉献一场最精彩纷呈的晚会!
实践活动之后,成员们对收集整理好的数据及调研内容进行分析,并为之设计一套可行的方案,通过推文、视频等形式继续传播雷岭镇的红色文化和特色资源,整合雷岭镇当地的资源,从而促进雷岭镇的发展。
此外,队员们分别就下乡期间的工作情况作了成果汇报,分享了下乡感想并对于一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团长李水明同学说:“通过实地走访,我们对红色革命精神和特色乡村资源有了深入的了解,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希望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作贡献!”
文 李水明 黄凯晴 图 2019年“三下乡”服务团
Copyrightseo © 2015 gykc.st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大学公益课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