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汕头大学《走向海洋》公益课程实验班的师生们连续两个星期前往汕头市金平区外马三小和赖厝小学两所学校进行海洋生态保护主题宣教,受到两所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肯定。
12月6日师生们来到汕头市外马路第三小学,用讲授与游戏相结合方式传授海洋知识,让小学生们了解海洋科学相关知识并认识到保护海洋的重要性,唤起同学们尊重自然、保护海洋的意识,呼吁并鼓励同学们积极用行动为保护海洋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简单的启动仪式后,生动有趣的宣教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首先讲解了汕头本地的红树林的分布现状,并进一步阐明红树林保护的重要性;针对海龟为什么会成为重点保护动物这个专题,课程组同学引导小学生们进行客观的分析,让他们认识到海龟数量急剧减少有其自身繁殖特性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人类的活动对海龟的致命影响;在“重新认识鲨鱼”这个专题,同学们解释了拒绝鱼翅消费与保护鲨鱼对维持海洋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授课间隙,同学们还准备了各种小游戏和互动提问等精彩内容,加深小学生们对所讲授内容的印象。最后,同学们一起观看了海洋生态保护相关纪录片,一起身临其境地感受海洋的奥秘。
外马三小校领导非常重视本次宣教活动,对活动给予大力支持。启动仪式上,冯玉銮校长与课程负责人孙泽伟老师共同拉开本次宣教活动序幕,曾伟玲副校长表示:“希望外三的同学们能更加深刻的了解有关海洋方面的知识,从小树立保护海洋的决心,用行动影响行动,保护我们的海洋”。在随机采访中,有小同学表示:“我在此次的宣教中了解认识到了许多有关于海洋生物的知识,对鲨鱼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鲨鱼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残忍,鲨鱼误杀人类只是因为好奇,而人类杀鲨鱼却是因为鱼翅。”也有小学生说:“鲨鱼好可怜,我即使有钱也不会吃鱼翅,希望海龟能够分清楚塑料袋与水母,我也要用行动呼吁更多的人保护海洋生物,让海洋生物能在海里快乐的生活。”
紧接着经过了一个星期的准备,课程组师生于12月13日来到了位于汕大附近的赖厝小学继续开展保护海洋的公益宣教活动。秉承节能环保,绿色出行的理念,同学们风尘仆仆的骑行到赖厝小学,给小学生们传授有趣的红树林以及海洋动物的知识,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让他们认识到海洋的现状以及保护海洋的重要性,并在心中埋下一颗保护海洋的种子。
赖厝小学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校方希望全校同学都能参与宣教活动;实验班成员分为六个小组分别带领六个年级开展活动。本次跨越六个年级的宣教也给实验班的成员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由于不同年级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因此针对不同年纪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低年级侧重于学生对海洋生物的简单认知,并结合纪录片开展宣教。而高年级则侧重于引导学生对海洋生物生存现状的认知与保护策略的思考,启发小学生们用行动践行环保,为保护海洋做出自己的贡献。
赖厝小学陈文升校长表示:“我们非常支持这次海洋生态保护相关的宣教活动”;他说:“由于这片区域地处农村,学校缺乏相关的师资力量,非常希望汕头大学等相关机构能够来协助我们开展环保等方面的教育”。最后,《走向海洋》实验班师生们伴着冬日夕阳,骑行原路返回汕头大学,圆满结束了此次的宣教活动。
据悉,汕头大学《走向海洋》公益课程经过六年的积淀,已经在潮汕地区中小学、乃至幼儿园中形成海洋环保教育品牌效应,每年接到各学校宣教邀约也越来越多,课程组正在着手完善宣教模式,以期能够使得汕大的公益环保教育惠及更多青少年。
图文 《走向海洋》实验班课程组
Copyrightseo © 2015 gykc.st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大学公益课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