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道


您的位置:首页 > 最新报道

0

加入日期:2015-10-22 10:42:07      访问人数:

热门点击数

不一样的环保课堂-- “走向海洋”课程赴苏埃湾实地考察暨现场教学


   1017日,一群身着蓝色T恤的汕大学子在校园里悄悄地集结了,秋季学期“走向海洋”苏埃湾户外环保大课堂又要开课啦!课程组一行40多人从汕大出发,去往苏埃湾红树林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暨现场教学活动。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课程教师的指导讲授,深刻体会了汕头乃至整个中国红树林不容乐观的生态现状,认识了保护海洋生态的迫切性。考察结束后,课程组带领同学徒步到跳水馆进行团队构建和拓展活动。“走向海洋”每年坚持带领学生去户外授课,让学生亲身体验海洋环境状况,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同学的青睐。

   上午8点“走向海洋”课程组同学们满怀着对红树林保护区的期待,坐上开往苏埃湾的大巴。进入保护区的入口,发现周围都是小型的农庄和池塘,一派自然风光,同学们不由自主拿起相机拍摄。但也因为有人类的活动,地上经常发现有白色垃圾,林木也有被砍伐的痕迹,不一会,同学就已捡满了一个大塑料袋的垃圾。

 到了红树林的分布区域,孙泽伟老师带领同学们席地而坐,现场讲授了红树林生态系的相关知识以及汕头红树林区系的历史和现状。残酷的事实让同学们不禁发出惊呼——经历三次大规模填海,汕头的天然红树林由历史记载的数千公顷锐减到现在的200多亩!“而这仅存的200多亩还是在天然林已经被砍伐后经过保育萌发生长的次生林,次生林由于主要采用无性繁殖方式,其生长速度快、生命周期短、植株密度过高,再加上围海造田使其与外海隔绝,导致该片红树林处于极不健康状态,保护现状堪忧。”孙老师介绍道。

 集体讲授完后各小组开始了对红树林的实地考察,同学们俯身进入密集的红树林,按照既定计划行动。14会计的汪怡同学说:“红树本应可以长成高大的乔木,在这里却因保护不当,变成了密集的、仅如人高的灌木丛,真是令人心痛。” 14机电的伍明辉针对红树林的现状也表示了疑问:“在这之前,我们对红树林的了解甚少,更可能是完全不知道,可想而知普通市民对红树林的了解又有多少,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怎么能够去谈保护?

 在随后的课堂分享会上,同学们提出了几点疑惑: 自然保护区本身需要对外开放的吗?因为这种完全的对外开放的失管状态,造成垃圾遍地;政府在保护方面有作为吗?不想看到一个没有一个人在保护的所谓自然保护区,不想看到“保护自然”标语残缺到只剩一二字相伴的保护区;城市建设规划里有没有把保护这片红树林纳入规划中?在城市建设的同时,有没有考虑保护它的措施?

 上午10点半实地考察结束,课程组全体同学收拾行囊,开始徒步到5公里外的跳水馆。到达拓展场地后经过短暂休息,孙老师向同学们介绍课程组后续活动安排及南澳“穿越北回归线”徒步踩点概况,李盛芝老师与大家分享体能锻炼的经验,以便同学们制定科学训练计划,适应课程最后的南澳长距离徒步宣教活动。

 下午1点,由汕头大学走向海洋志愿者协会协助组织实施的团队构建、拓展训练开始啦!第一个游戏是“直呼其名”,同学需要比对手更快地说出对手的名字。经过这个破冰游戏后,小组成员彼此熟悉了,在下一个游戏“手忙脚乱”进行的时候,大家消除了拘束,积极地投入讨论战术,团队基本成形。第三个游戏 “寻找海洋密码”更提升了难度,每个小组在烈日下要反复跑动,团队之间还要进行有效的沟通,游戏氛围变得紧张起来,每个人都专注在游戏上,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团队的默契。经过几轮激烈的比拼,“海洋特工队”以总分第一取得了胜利。14机电的潘灿辉说:“虽然我们组没有得到很好的成绩,却在这次团队拓展中收获了友谊,学习到了如何有效沟通。”

 拓展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从跳水馆开始徒步到轮渡渡口,5公里的路程,同学们在夕阳的余晖里结伴回校,12工商管理的杨灿伟说:“今天的徒步虽然很累,但是很值得,这种户外课堂现场教学的方法,让我既考察了红树林也认识了许多人。红树林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主要是由于市民的保护意识不高,以后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市民们展示红树林的生态重要性。”

理学院《走向海洋》公益课程组

14新闻 曾悦珊 姚少阳

摄影14新闻 周嘉逸

13新闻 胡俊杰

 

上一篇:汕大水上救援公益课程获批组建汕头蓝天救援队
下一篇:【汕头都市报】汕大获批组建汕头蓝天救援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