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邓丹丹) 为了拍摄出现在南澳周边海域的中华白海豚群,却意外发现这群成年白海豚在轮流托举救助一头溺水小江豚,它们跨越了物种的爱,感动人心!近日,汕头大学“走进海洋”公益课程组指导老师孙泽伟与汕头南澎保护区工作人员查看白海豚群照片时,意外发现了这感人一幕。
孙泽伟老师告诉记者,4月1日,他得知汕头南澎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海域出现了一群中华白海豚,工作人员还满怀欣喜地拍摄了一组照片。4月2日,他闻讯赶往南澎保护区管理局,并与工作人员一同将前一天拍摄的照片放在电脑上仔细观察,结果他意外发现感人一幕:成年白海豚背上竟然背着一头江豚幼崽,而这头小江豚已经溺亡。孙老师介绍说,人们用肉眼根本看不清这群白海豚群在干什么,但相机拍摄的照片在电脑上放大后,可以看到有近十头中华白海豚正轮流托举一头“小家伙”,根据生物学特征来看,这“小家伙”并没有背鳍,没有突出喙部,所以判断应该是尚未学会游泳的小江豚。他分析说,虽然小江豚溺亡的具体原因不得而知,但一般情况下,小江豚出生后都不会游泳,需要父母教,因而要跟随父母生活一到两年。假如还没能独立,受到外部的干扰,比如捕鱼活动、轮船噪音、螺旋桨打到等原因,就会走散或离群,这时小江豚就很容易溺亡,而照片这群成年中华白海豚应该是在试图救助溺水的小江豚。更让孙老师意想不到的是,4月2日他回到市区后再次接到南澎保护区工作人员的电话,大家发现白海豚群继续执着地托着小江豚出现,而此次拍摄的照片中小江豚的尸体已经开始腐烂。
“海豚的救助行为其实时有发生,南澳一些老渔民曾看到过有海豚一直背着早已死亡的海豚幼崽不离不弃,但是,不同物种之间的救护行为在海洋生物中并不多见。”孙泽伟老师说,他看到照片时非常感动,随即发到“走向海洋”公益课程组的微信群内,引起不少学生的关注和共鸣,给同学们也上了一堂生动的海洋生物课,大家都深切感受到保护海洋、善待“海洋精灵”的重要性。他也呼吁社会各界应更多地关注海洋环境保护,让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