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活动简介
(一) 活动缘起
由李嘉诚基金会与民政部合作实施的展璞计划,为村“两委”女干部提供了进大学接受短期培训提升能力的机会。女村官在高校接受培训的过程中,承办高校积极鼓励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到培训服务及管理工作中去,在丰富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提升综合能力的同时,也更好地推动促进校园奉献文化的建设。对大学生来说,服务即是奉献,也是收获;是努力,也是快乐。为了提升公益项目和服务的成效,促进女村官和大学生更深层次的蜕变和成长,由原来的单一大学受训服务转变为更丰富的走进乡村实践服务,李嘉诚基金会联合汕头大学和西北大学共同发起了展璞农村社区公益服务实践活动。
(二) 活动目标
活动结合展璞农村社区公益项目,通过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的模式,为学生搭建公益学习、体验和反思三位一体的实践平台;通过服务学习(社会服务Community Service + 学科学习 Academic Learning)培养大学生奉献精神,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关怀社会、掌握服务社会的方式技巧,发挥专业特长,实现公益服务与学术技能的相结合。同时,亦希望通过活动开拓乡村干部视野及思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三) 组织架构
主办方:汕头大学
协办方:西北大学
支持方:陕西省民政厅、陕西省妇女联合会
资助方:李嘉诚基金会中国公益项目办公室
团队组成:
汕头大学指导老师:3位;汕头大学学生:30名。
西北大学指导老师:1位;西北大学学生:20名。
活动顾问:2位 (李嘉诚基金会代表)
二、活动开展情况
(一)活动分组及计划产出
组名 |
主要任务 |
支教组 |
为村里的学生开展24-30节支教活动,涉及基层教育、心理辅导、文化意识教育、科普教育等。 |
留守组 |
社区访谈20户左右,收集留守群体基本情况及心理、祈望等信息; |
文保组 |
为村民开展文化教育课堂;本土文化研习,生成与陕西文化有关的文化调研报告。 |
科普组 |
为村民开展科普教育课堂;设计出改进村道照明方案。 |
后勤组 |
负责团队物资管理、团队饮食服务等事务。 |
宣传组 |
服务活动记录,更新10条微信,每天每个活动组更新微博发布;文化采风等。 |
(二)小组活动产出
组名 |
活动产出 |
支教组 |
为村里的学生开展39节支教活动,涉及基层教育、心理辅导、文化意识教育、科普教育等。 |
留守组 |
入户访谈28户村民,与长者、儿童进行倾心交谈,支持和关怀;完成一篇长者访谈报告。 |
文保组 |
为村民开展文化教育课堂;本土文化研习,生成一篇陕西文化建筑研究报告。 |
科普组 |
为儿童开展科普教育课堂;设计出一个改进村道照明模型;一份葡萄园访谈大纲。 |
后勤组 |
负责团队物资管理、团队饮食服务等事务。 |
宣传组 |
服务活动记录,更新13条活动微信信息;文化采风等。女村官访谈一篇;活动画册2篇; |
(三)活动亮点
1、大学生深入农村社区,为当地弱势群体提供支持与关怀。
李家庄村是当前中国农村的缩影,大批年轻劳动力远去城市打工,村落聚集了守住农村社群的长者、哺乳妇女和儿童。本服务团队学生们抓住乡村需求,开设了2个支教班级——幼儿班和小学班。带给儿童们更加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教会他们在游乐中学习知识,更是成长的陪伴。
大学生走进长者家中,探访长者,并与他们亲切互动。通过与长者的对话,学生们给予生活中的关怀,更是从长者的谈话中,深刻感受到长者丰富的人生经历,他们身上闪烁着可贵的人生品质,引发学生反思自身。
2、一次难得的南北地区学生文化交流与互动,并感受陕西当地文化。
本次服务团队由北方学生和南方学生组成,在团队合作中,学生们通过团队建设、方案设计与讨论、服务执行与反思等,感受南北地方思维、饮食、生活等的碰撞。同时,走进陕西农村,学生们走进当地学习特色建筑文化,感受当地浓郁的历史气息。
3、关注女性,服务社区。
李家庄村村长党金菊担任当地村干部多年,见证的本村多年的发展历程。服务团队学生更是关切女村官对村庄的了解,与女村官保持密切沟通。不仅在女村官身上了解本村的服务需求,更多的学习到女村官身上独特魅力。
4、两校与基金会公益项目融合。
展璞计划作为基金会与民政部合作的,致力于提升女性基层干部能力,并提升农村社区建设的项目,承办高校肩负着为女村官提供专业师资力量、感受高校文化氛围,也为高校学生提供接触女性基层干部的机会。通过本次活动,汕头大学利用“公益课程”平台,西北大学于“三下乡”平台,两校承办高校合作,带领大学生深入理解展璞计划项目理念,更好地在“服务中学习”。
5、微信公众平台及时记录与宣传活动成效。
本次活动通过当前较为广传的社交媒体平台——微信,进行项目及时的记录与宣传。带给阅读者直击活动开展画面,更多感受到学生服务团队的用心、用情。
三、师生活动反馈
(一)活动满意度
活动后期,通过与师生们之间的沟通,以及进行活动后期的调查,绝大部分师生们对本次的活动表示十分满意。
1、师生对活动的时间安排上,90.91%以上的师生表示满意。
学生反馈:
“我认为本次实践活动在时间安排上是比较合理的。从破冰游戏到总结大会所有的事情安排的都很好,既合理的安排了基本的实践活动时间,又很好的给了大家注意调整的实践。”(西大学生)
“时间安排很紧凑,很充实,除了可以下乡以外,还有机会进行文化研习,增长见识。” (汕大学生)
2、师生对活动内容安排上,全体师生表示满意。
学生反馈:
“关怀组和文化调研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因为这是这次新接触的东西,所以也过得很多新的感受。在跟拍老人的过程,我对家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了,还有很多东西我们应该怎么把握,不过于执着。”(汕大学生)
“前期准备比较充分,破冰活动促进两校学生更好的了解和交流,为后期开展工作做好了准备。#以”留守“为主题,各功能组都能提前计划好下一天的任务,且分工明确。#每天的分享会能够使我们认识不足,完善工作内容。”(西大学生)
(二)学习体验
师生参加本次活动的收获颇多,97.73%人表示“学习团队合作”、93.18%人“了解文化”。
学生反馈:
“1.学会有组织,有纪律,有文化的进行工作和学习。 2.有利于加强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积极参加并及时分享、完善工作内容。 3.最重要的是真正体会到志愿服务工作的难能可贵,这需要一个过程,坚持和责任。”(西大学生)
“一是体验了北方农村生活;#二是更加体会到团结合作包容的真谛;#三是对公益服务有了新的认识,公益不仅是付出,在其中还会有收获,收获成长,收获友谊,收获快乐。”(汕大学生)
(三)意见建议
1、活动时间长度可再延长,部分学生热切希望下乡服务时间能够延长,给予各个功能服务小组更多时间完成小组目标任务;
2、团队建设时间不多,成员在非常紧张的时间内相互认识,成立小组,设计服务方案,修改等,团队建设不足,影响了后续的协作。
四、后续跟进工作
1、做好活动后与当地村民的联结。服务团队下乡活动结束,不代表与村民之间的关系的结束。后续将跟进各个小组与服务对象的联系,可通过信件、电话等方式,给予当地长者、儿童适当的关怀。
2、制作活动总结手册。将在8月中旬完成各个功能小组的成果,以及活动总结视频等内容。
3、两校管理团队的后续沟通,总结本次活动的经验教训,为后续类似活动的开展积累经验。
五、经验总结及改进
1、高校合作项目需要明确分工,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解决工作中的节点问题。
2、责任明确,基金会作为出资方的角色,应当实时给予高校更多的空间,并在活动前期做好项目沟通。
3、信任学生。本次活动的重点在于在校大学生,应当改变对学生的不信任,给学生锻炼的机会,信任支持他们。
4、活动需求调查需要明确,当地服务需求也应与学生更多沟通互动,更多时间给予学生团队进行沟通完善活动方案。
5、确保学生团队成员的稳定性,学生团队的流动性,影响团队合作和活动成效。应当合理确定多方适当活动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全时参与,不中途退出、进团。
总结报告下载地址:gykc.stu.edu.cn/gykc2/zp.pdf
Copyrightseo © 2015 gykc.st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大学公益课程网站 -